文章解析

měi
lán
hòu
chí
sān
yǒng
·
·
píng

朝代:唐作者:陆龟蒙浏览量:2
wǎn
lái
fēng
yuē
bàn
chí
míng
chóng
dié
qīn
shā
绿
chéng
yòng
lín
chí
gèng
xiāng
xiào
zuì
gēn
shì
míng

译文

傍晚时分,晚风吹拂,使得半池水面波光闪耀,浮萍重重叠叠,蔓延到池边沙地,仿佛形成了绿色的毛毡。不用对着池塘里的浮萍相互嘲笑,最没有根基的其实是世间的浮名。

逐句剖析

"晚来风约半池明":傍晚时分,晚风吹拂,使得半池水面波光闪耀,

"重叠侵沙绿罽成":浮萍重重叠叠,蔓延到池边沙地,仿佛形成了绿色的毛毡。

# 罽:用毛做成的毡子一类的东西。

"不用临池更相笑":不用对着池塘里的浮萍相互嘲笑,

"最无根蒂是浮名":最没有根基的其实是世间的浮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浮萍》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作品,出自其相关诗作集。此诗主题为借物抒怀,通过对浮萍的描写表达诗人对浮名的淡泊态度。诗的前两句“晚来风约半池明,重叠侵沙绿罽成”描绘傍晚景色,晚风吹拂,半池波光粼粼,浮萍重重叠叠蔓延至池边沙地,如绿毡一般,运用借景抒情与比喻手法,借宁静之景营造氛围,以绿毡喻浮萍增强画面感。后两句“不用临池更相笑,最无根蒂是浮名”,由物及理,采用托物言志与卒章显志手法,借浮萍无根类比浮名虚幻,结尾点明对浮名的看法。整首诗短短四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相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在对浮萍的描绘与感悟中展现深刻哲理,体现了陆龟蒙诗歌善于从寻常事物挖掘深意、借物抒怀的独特风格,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陆龟蒙(?~881?),唐代文学家。字鲁望,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天随子,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曾任湖、苏二州从事,后隐居甫里。陆龟蒙与皮日休为文友,世称“皮陆”。其诗多写景咏物,也有愤慨世事、关心民生疾苦之作。其小品文短小精悍,颇多愤世嫉俗之语。所作散文《野庙碑》等,对社会矛盾和时政弊端多有讽刺揭露。代表作品有《杂讽九首》《村夜二篇》。著有《笠泽丛书》《甫里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晚来风约半池明”,“晚来”点明时间,傍晚时分,微风像是与池水有了约定,轻轻拂过,使得半池水面波光粼粼,“约”字赋予晚风以人的情感与动作,让画面更具灵动性。“重叠侵沙绿罽成”,着重描写浮萍,它们重重叠叠,不断向池边沙地蔓延,仿佛织成了一块绿色的毛毡,“重叠”突出浮萍的数量之多、分布之密,“侵”字则赋予浮萍动态感,好像它们在缓缓扩张领地。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傍晚池景图,为下文的议论埋下伏笔。后两句:“不用临池更相笑”,诗人仿佛在对那些看到浮萍无根而想要嘲笑它的人说,无需如此。这一句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紧接着“最无根蒂是浮名”给出答案,原来诗人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世间最没有根基的其实是浮名。这里诗人将浮萍与浮名联系起来,借物喻理,深刻地揭示出浮名的虚幻本质,表达出自己对浮名的不屑与超脱,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沧《题桃源处士山居留寄》

下一篇:唐·司空图《即事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