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云世界秋三五":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
# 秋三五:指中秋日。三五,旧历十五。
"共看蟾盘上海涯":人们仰望着那刚刚浮出海面的明月。
# 上海涯:从海际升起。,蟾盘:指月。传说月中有蟾蜍。
"直到天头天尽处":只见它银辉四射,撒向天涯海角,
# 天头天尽: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再大也有边缘,所以古人觉得天和地都是有尽头的。
"不曾私照一人家":从来不私照过一家半舍。
晚唐诗人
曹松(830?~902?),唐代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早年曾避乱栖居洪州西山,后依附于建州刺史李频,李频死后流落江湖。唐昭宗天复元年中进士,年已70余岁,特授校书郎,不久病卒。其诗学贾岛,取境幽深,多清苦澹宕风味,工于铸字炼句,如“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等句颇为脍炙人口。代表作品有《南海旅次》《中秋对月》。著有《曹松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中秋咏月诗。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普照大地的壮丽景象,既表现了月亮的皎洁无私,又暗含了诗人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开阔宏大,通过对中秋明月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追求公平、光明磊落的高尚情操。
2. 分段赏析
“无云世界秋三五”此句以“无云”二字点明季节与天气特征,“秋三五”特指中秋时节,语言简练却意境开阔,为下文赏月营造背景。“共看蟾盘上海涯”“蟾盘”以神话意象喻指月亮,生动传神;“海涯”极言月出之远,画面壮阔,表现中秋赏月的观赏之乐。“直到天头天尽处”运用夸张手法强化月光的浩瀚无边,为下文哲理思考作空间上的铺垫,使诗意由实景转向抽象。“不曾私照一人家”通过拟人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借月抒怀,表达对公平、无私精神的赞美,深化诗歌主题内涵。
上一篇:唐·陆龟蒙《庭前》
下一篇:唐·张祜《杂曲歌辞·雨霖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