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闻梅福来相访":忽然听到韩少府前来拜访的消息,
# 来相访:来拜访。,梅福:西汉人,字子真,官南昌尉,后弃官归家,读书养性。时王莽专权,他屡次上书请削其势。及王莽专政,福乃弃妻子去九江。有人遇福于会稽,已变名姓为吴市门卒。诗以梅福比韩少府。,忽闻:指突然听到。
"笑著荷衣出草堂":我笑着穿上衣服走出了草堂。
# 草堂:旧时文人避世隐居,多名其所居为草堂。北齐周颟隐居于钟山时,仿蜀草堂寺筑室,名为草堂。后如唐杜甫的浣花草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皆是。,荷衣:用荷叶编成的衣服,指隐士之服。,著:一作着。文中用动词,指穿。
"儿童不惯见车马":村里的小孩没有见过官员华贵的马车,
# 不惯:不习惯的意思。,儿童:指诗人家中的小孩。
"走入芦花深处藏":都慌忙地跑到芦苇荡里,把自己藏了起来。
# 芦花:芦苇荡。
唐代诗人
胡令能(785~826),唐代诗人。祖籍莆田(今属福建)。贞元、元和间在世,他喜欢《列子》,又受禅学影响,遂隐居圃田(今河南中牟)。少以磨镜锼钉为业,人称“胡钉铰”。其诗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浓厚,南宋杨万里颇袭其体。主要作品有《小儿垂钓》《喜韩少府见访》《王昭君》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友人来访诗。诗中描绘了韩少府前来拜访情景,营造出一种质朴而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体现了乡村生活的纯真与宁静。
2. 写作手法
侧面描写:“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这两句诗以别具一格的侧面描写手法,展现“见访”场景,委婉且蕴藉。诗句生动捕捉儿童因少见车马,惊而躲入芦花深处的瞬间,充满浓郁的生活烟火气,使画面鲜活可感,饶有趣味。
3. 分段赏析
首句“忽闻梅福来相访”,以“忽闻”起笔,一个“忽”字,不仅点出事情发生得突然,更将作者那种意料之外的惊喜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次句“笑着荷衣出草堂”,从作者的情态与动作入手,“笑”字紧密呼应题目中的“喜”,而披衣出迎这一动作,更是将作者内心乐不可支的喜悦心情表露无遗。这两句诗,直接从正面描绘了韩少府“见访”时作者的反应与场景。后两句“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描绘了孩子们见到官员车马后,纷纷跑入芦苇丛中躲藏的画面。这一描写,一方面生动展现出平民家庭孩子因生活环境所限,少见世面,因而胆小羞怯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侧面反映出当时官员出行的威势,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还巧妙衬托出诗人尽管地位不高,却能有官员慕名来访时的欣喜。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暗示了诗人在当地具备一定的声望与影响力。这两句诗,并未直接着墨于“见访”的主客双方,而是从侧面落笔,笔法委婉含蓄,却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整首诗增添了别样的趣味与生动感。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文字,真切地展现出诗人在面对官员来访时那份难掩的欣喜之情。与此同时,这一场景也从侧面彰显出诗人在当时颇具声望与影响力。整首诗语言质朴平实,通俗易懂,却生动鲜活,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 二十八字,一气贯通,令人信口曼吟,低徊不厌。
近代学者邹弢《三借庐笔谈》
# 此诗状山野儿童颇逼真。诗不说自身高洁而以“儿童不惯见车马”作点染,故佳。
现代古典文学专家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上一篇:唐·元稹《兔丝》
下一篇:唐·卢纶《天长久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