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yuè

朝代:唐作者:唐彦谦浏览量:1
yīn
shèng
xiāo
zhōng
duō
wéi
fēng
zuò
fēng
zhì
kàn
xuě
shuāng
tóng
bào
shī
湿
yáo
hǎi
qīng
hán
xiàng
jiǒng
kōng
nián
nián
zhí
hái
dào
nán
tōng

译文

此夜阴气极盛之时,多伴有风雨交加。久坐未见云雨降临,眼前景象竟如雪霜般冷寂。寒湿之气似从遥远海域抱持而来,将寒冷肆意地洒向辽阔无垠的天空。这样的情景年年都难以遇见,就好像命运总是难以通达顺遂一般。

逐句剖析

"阴盛此宵中":此夜阴气极盛之时,

"多为雨与风":多伴有风雨交加。

"坐无风雨至":久坐未见云雨降临,

"看与雪霜同":眼前景象竟如雪霜般冷寂。

"抱湿离遥海":寒湿之气似从遥远海域抱持而来,

"倾寒向迥空":将寒冷肆意地洒向辽阔无垠的天空。

"年年不可值":这样的情景年年都难以遇见,

"还似道难通":就好像命运总是难以通达顺遂一般。

# 道:一作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月》是唐代李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一作唐彦谦诗。通过“阴盛此宵中,多为雨与风”点明此夜阴气旺盛,本应多有风雨的天气特点,“坐无云雨至,看与雪霜同”则描绘出实际并未有云雨到来,所见之景如同雪霜一般的清冷画面,“抱湿离遥海,倾寒向迥空”进一步刻画了带着湿气仿若从遥远大海而来,将寒冷洒向辽远天空的景象,最后“年年不可值,还似命难通”感慨这样的情境年年难以遇到,就好似命运难以通达一样。描写了此宵独特的天气状况与自然景象,以及诗人在此种环境下的感受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感受,同时借景抒情,将自然的变幻与人生的际遇相联系,流露出一种对命运无常、机遇难得的感慨与无奈,以及对生活中某些难以捉摸、难以把握之事的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唐彦谦(?~893?),唐代诗人。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应进士试十余年不第,后避乱居汉南。曾任河中节度副使,历任晋、绛、阆、壁等州刺史。唐彦谦博学多才,擅书画音乐博饮之技。其诗初学温庭筠、李商隐,用事精巧,诗风纤丽。尤擅长七言诗,语言清丽,用典精巧隐僻,对偶工切,对宋代西昆诗人颇有影响。后崇尚杜甫,转趋淳雅壮丽。代表作品有《七夕》《夜蝉》《秋晚高楼》《过长陵》等。著有《鹿门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阴盛此宵中,多为雨与风”以节气特征破题,通过“阴盛”二字勾勒出特定时空的气候特质,将自然现象与时间维度结合,奠定全诗苍凉基调。颔联“坐无云雨至,看与雪霜同”以人物视角展开,“坐无”暗含等待落空的焦灼,“看与”则通过视觉转化,将未至的雨意与早临的霜雪并置,在虚实交错中深化寒夜孤寂。颈联“抱湿离遥海,倾寒向迥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阴气以生命形态,“抱湿”“倾寒”的动态描写,既展现自然力量的汹涌,又暗喻人生际遇的漂泊无依。尾联“年年不可值,还似命难通”以慨叹收束,将罕见天气与命运困厄类比,在天人感应的古典思维中,完成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叩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

下一篇:唐·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