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勿郁郁":君子啊,你不要总是愁闷不乐,
"听我青蝇歌":来听听我这首关于青蝇的歌吧。
"人间少平地":人世间很少有平坦的地方,
"森耸山岳多":而高耸林立的山岳却有很多。
"折辀不在道":车辕折断不一定是在道路不好的地方,
"覆舟不在河":船只翻覆也不一定是在河流湍急之处。
"须知一尺水":你要知道,哪怕只有一尺深的水,
"日夜增高波":也可能日日夜夜掀起越来越高的波浪。
"叔孙毁仲尼":叔孙曾经诋毁过孔子,
"臧仓掩孟轲":臧仓也曾阻止过孟子。
"兰艾不同香":兰花和艾草有着不同的气味,
"自然难为和":它们自然难以调和在一起。
"良玉烧不热":优良的玉石任凭火烧也不会变热,
"直竹文不颇":笔直的竹子它的纹理也不会弯曲。
"自古皆如此":从古至今都是这样,
"其如道在何":那么该如何坚守道义呢。
"日往复不见":日子一天天过去,自己却没有察觉,
"秋堂暮仍学":在秋天的堂屋里,到了傍晚还在坚持学习。
"玄发不知白":乌黑的头发在不知不觉中变白了,
"晓入寒铜觉":早晨对着冰冷的铜镜才察觉到。
"为材未离群":树木长成树林,每一棵树都有它的根本,
# 离群:一作“辞树”。
"有玉犹在璞":就如同有美玉还藏在璞石之中。
"谁把碧桐枝":有谁能把那碧绿的梧桐树枝,
# 桐:一作“梧”。
"刻作云门乐":雕刻成能演奏出《云门》那样美妙乐曲的乐器呢。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1. 分段赏析
“君子勿郁郁,听我青蝇歌。人间少平地,森耸山岳多。”:诗人开篇直接劝慰君子不要忧郁,以“青蝇歌”引出话题。“人间少平地,森耸山岳多”,以人间多山岳、少平地的自然现象作比,暗示人生道路充满坎坷,谤毁等不如意之事如同山岳一样众多,为下文进一步阐述谤毁现象做铺垫。“折辀不在道,覆舟不在河。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这几句继续深化主题,指出车辕折断不一定是在道路上,船只倾覆也不一定是在河里,哪怕是一尺深的水,也可能日夜涌起增高的波浪。寓意谤毁往往来自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能掀起巨大的波澜,强调了谤毁的不可预测性和危害性。“叔孙毁仲尼,臧仓掩孟轲。兰艾不同香,自然难为和。”:诗人列举历史上叔孙诋毁孔子、臧仓阻碍孟子的事例,说明贤能之人常常遭受谤毁。接着以“兰艾不同香,自然难为和”为喻,表明君子与小人如同兰草和艾草,品性不同,难以相容,进一步解释了君子遭受谤毁的原因是与小人存在本质差异。“良玉烧不热,直竹文不颇。自古皆如此,其如道在何。”:以良玉经火烧也不会变热、直竹的纹理不会歪斜,比喻君子的美好品德和坚定操守不会因谤毁而改变。“自古皆如此”,强调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古已有之。“其如道在何”则表达了诗人对在谤毁面前坚守正道的思考,引发读者对如何在困境中坚守道德准则的深入探讨。“日往复不见,秋堂暮仍学。玄发不知白,晓入寒铜觉。”:这几句描写遭受谤毁的士人依然坚持学习,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黑发变白,直到早晨照镜才发觉。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描写,表现出君子在面对谤毁时,不被外界干扰,专注于自身修养和学问的提升,体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才未离群,有玉犹在璞。谁把碧桐枝,刻作云门乐。”:诗人以树木成林但每棵树都有其根基、玉石在璞中尚未被雕琢,比喻君子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着自身的本质和潜力。最后以“谁把碧桐枝,刻作云门乐”的疑问作结,含蓄地表达了对那些能够发现和任用贤才之人的期待,希望君子的才华和品德能够得到赏识和发挥,如同将碧梧枝雕刻成美妙的乐器演奏出动人的音乐一样。
上一篇:唐·王建《李处士故居》
下一篇:唐·唐彦谦《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