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炀帝雷塘土":隋炀帝如今已化为雷塘的尘土,
# 雷塘土:雷塘位于扬州城北十里。原有湖泊,汉代称雷陂,唐称雷塘。隋炀帝陵墓在此,今犹存,现经整修,为扬州北郊名胜。
"迷藏有旧楼":曾经迷藏的地方还留存着旧楼。
# 迷藏有旧楼:捉迷藏还留有过去的楼阁。旧楼,指迷楼。
"谁家唱水调":不知哪家在吟唱《水调》这首歌,
# 水调:原注:“炀凿运河,自造水调。”
"明月满扬州":明月的光辉洒满了扬州城。
"骏马宜闲出":适宜骑着骏马悠闲地外出,
"千金好旧游":不惜千金重游旧地。
# 旧游:一作“暗游”,夜游。
"喧阗醉年少":喧闹声中年轻人沉醉其中,
# 喧阗:吵闹声。
"半脱紫茸裘":半脱下紫茸做的裘衣。
# 紫茸裘:细软的毛皮衣。
"秋风放萤苑":秋风中的放萤苑,
# 萤苑:隋炀帝曾在城西北丘陵地带的大仪乡建萤苑,凡夏秋夜出游山,常“征求萤人数斛”,放之以为乐。
"春草斗鸡台":春草繁茂的斗鸡台。
# 斗鸡台:看斗鸡的楼台,即吴公台。
"金络擎雕去":戴着金饰的人擎着雕鹰外出,
# 金络:又名金络索,系雕用的金链子。
"鸾环拾翠来":佩戴鸾环的女子前来拾翠。
# 拾翠:拾取翠鸟的羽毛。,鸾环:用翠鸟羽毛做成的环形饰物。
"蜀船红锦重":蜀地的船上载着沉重的红锦。
# 红锦重:红色的丝锦沉重。红锦,成都所产的红色织锦。
"越橐水沈堆":越地的袋子里堆满了沉香。
# 水沈:沉香。沈:一作沉。,越橐:汉代南越王给使者陆贾的宝囊。
"处处皆华表":到处都立着华表,
# 华表:建筑物和路标。
"淮王奈却回":即使像淮王那样也无奈返回。
# 奈却:怎么不。,淮王:淮南王刘安。
"街垂千步柳":街道旁柳树垂落长达千步,
# 千步柳:千步远的柳树行列。
"霞映两重城":霞光映照在两重城上。
# 两重城:唐时扬州蜀冈之上为子城,冈下为罗城,故曰“两重”。
"天碧台阁丽":天空湛蓝,台阁秀丽,
"风凉歌管清":微风清凉,歌管声清晰。
"纤腰间长袖":纤细的腰间舞动着长袖,
"玉珮杂繁缨":玉佩夹杂着马颈饰物。
# 繁缨:络马的带饰。
"拖轴诚为壮":船的拖轴实在壮观,
# 轴:轴心或枢要。
"豪华不可名":繁华奢侈得难以用言语形容。
"自是荒淫罪":这自然是隋炀帝荒淫的罪过,
# 自是:本是。
"何妨作帝京":但又何妨把它当作帝京呢。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扬州三首》是杜牧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格律严谨,每首八句,每句五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这有助于诗人在规整结构中细腻有序地表达。该组诗题材属怀古与描绘城市风貌类,诗人以扬州为背景,将历史典故与当下繁华相融合,通过对古迹、人物活动、城市景观的描写,展现扬州独特魅力与历史变迁。内容上,第一首从隋炀帝葬身的雷塘写起,引出扬州旧楼,借明月下《水调》歌声及年轻人游乐场景,展现扬州夜生活的繁华热闹;第二首用“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等句,描绘扬州古迹与四季景象,以及贵族狩猎、女子游玩画面,还提及蜀船红锦、越地沉香,凸显扬州富庶;第三首描绘柳色、霞光、台阁等壮丽景色和歌女曼妙身姿,赞美扬州豪华,同时以“自是荒淫罪”隐晦批判隋炀帝荒淫,引发对繁华背后潜在危机的思考。
2. 写作手法
用典:“炀帝雷塘土”运用隋炀帝葬于雷塘的典故,点明扬州的历史背景,引发读者对历史兴亡的联想。“淮王奈却回”可能用了淮南王刘安的典故,暗示扬州虽繁华,但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增添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对比:诗中隐含着古今对比,以隋炀帝时期的扬州与当下的扬州对比,既展现扬州繁华的延续,也暗示历史的变迁,引发对历史教训的思考。同时,“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旧游。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中年轻人的奢华生活与“自是荒淫罪”所暗示的历史教训形成对比,批判了荒淫的生活方式。动静结合:“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前两句描绘街柳、霞映城等静态画面,展现扬州城的壮丽;后两句“风凉歌管清”则以歌管声这一动态元素,动静结合,使扬州城的繁华景象更加生动可感。铺陈:“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沈堆。处处皆华表”等句,通过列举蜀船运来的红锦、越地的沉香、处处可见的华表等,铺陈出扬州的富庶与繁华,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前两联:“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开篇以隋炀帝葬于雷塘,其迷藏的旧楼尚存,将扬州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引发对往昔的追忆。明月下扬州传来《水调》歌声,营造出一种既具历史感又充满诗意的氛围,为下文描绘扬州的繁华做铺垫。后两联:“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旧游。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描绘了扬州年轻人的生活场景。他们骑着骏马悠闲出游,不惜千金重游旧地,在热闹的氛围中豪饮至醉,甚至半脱下紫茸裘,生动展现出扬州的繁华热闹以及年轻人的奢华生活。第二首:前两联:“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描绘了扬州不同季节的古迹,放萤苑、斗鸡台见证了扬州的历史。“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则刻画了贵族们的活动,男子带着金饰的雕鹰外出狩猎,女子佩戴鸾环去拾翠游玩,展现出扬州贵族的悠闲生活。后两联:“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沈堆。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通过描述蜀船运来沉重的红锦,越地的袋子里装满沉香,以及处处可见的华表,极力铺陈扬州的富庶繁华。“淮王奈却回”则暗示扬州虽繁华,但也有其历史局限,引发对繁华背后的思考。第三首:前两联:“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描绘扬州城的壮丽景色。街道旁柳树垂落,霞光映照在两重城上,天空湛蓝,台阁秀丽,微风中传来清凉的歌管声,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展现扬州的繁华与美丽。后三联:“纤腰间长袖,玉珮杂繁缨。柂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先刻画歌女们纤细的腰间舞动着长袖,身上玉佩和繁缨相互交错的曼妙身姿,进一步展现扬州的繁华。接着感叹扬州的繁华难以用言语形容,但也指出这繁华背后是隋炀帝的荒淫之罪,最后以“何妨作帝京”引发对扬州作为繁华之地的复杂情感与思考。
# 评曰:绝世风调。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
上一篇:唐·徐夤《画松》
下一篇:唐·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