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底阴森验笔精":从画中涧底松树营造出的阴森氛围,可验证画师笔墨的精湛,
# 涧底:涧底松。
"笔闲开展觉神清":看那画家运笔从容洒脱,整幅画让人顿感神清气爽。
"曾当月照还无影":画中的松树,若在月光照耀下,应当是不见影子的,
"若许风吹合有声":倘若有风吹过,似乎还会发出阵阵声响。
# 合:当、应。
"枝偃只应玄鹤识":那倾斜的树枝,大概只有玄鹤能够懂得它的意趣,
# 玄鹤:黑鹤。,偃:俯伏。
"根深且与茯苓生":它深深扎入地下的根,正与茯苓共生一处。
# 茯苓:菌类植物,别名松腴。寄生于山林松根,状如块球,入药。
"天台道士频来见":天台的道士多次前来观赏这幅画,
# 天台:浙江天台。
"说似株株倚赤城":他说画中的松树,棵棵都像是生长在赤城山上的真松。
# 赤城: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城北六里,为中国道教名山。
唐末五代文学家
徐夤(?~920?),唐末五代文学家。字昭梦,一作徐寅,莆田(今属福建)人。乾宁进士,曾官秘书省正字。博学多才,工诗擅赋,著作颇丰。其诗长于咏物,如《斩蛇剑赋》《御水沟赋》,脍炙人口,远播异域。主要作品有《探龙》《钓矶》二集。
1. 分段赏析
“涧底阴森验笔精,笔闲开展觉神清”两句为诗的首联,开篇便点明画作主题。“涧底阴森验笔精”写从画中涧底松树的阴森质感,便能验证画家笔墨的精湛,“阴森”一词既描绘出松树生长环境的幽邃,也体现出画作营造的氛围,而“验笔精”则直接赞美画家技艺高超。“笔闲开展觉神清”中,“笔闲开展”形容画家运笔从容洒脱,使得整幅画作气韵流畅,“觉神清”则表明诗人观赏画作后,因画面清新之气而感到神清气爽,从画家笔法与观者感受两方面,展现画作的魅力。“曾当月照还无影,若许风吹合有声”是颔联,此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曾当月照还无影”从光影角度,想象画中松树在月光照耀下却不见影子,以反常之景突出画中松的虚幻空灵,增添神秘色彩;“若许风吹合有声”则从听觉角度,假设松树被风吹动应该会发出声响,赋予画中松以动态感与生命力,通过对光影、声响的想象,生动展现画中松的独特神韵。“枝偃只应玄鹤识,根深且与茯苓生”为颈联,诗人展开丰富联想。“枝偃只应玄鹤识”中,“枝偃”描绘松树枝条倾斜的姿态,“只应玄鹤识”则想象只有玄鹤懂得这弯曲松枝的意趣,赋予松树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根深且与茯苓生”由松树的深根联想到茯苓生长,将松树与珍贵药材联系起来,暗示松树生长环境的独特与自身的不凡,进一步拓展诗歌意境。“天台道士频来见,说似株株倚赤城”是尾联,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天台道士频来见”说明画作备受关注,连天台道士都多次前来观赏;“说似株株倚赤城”借道士之口,称画中松树如同生长在赤城山上的真实松树一般,通过他人的评价,更有力地突出画作的逼真与传神,比直接表达自己的观感更具说服力。
上一篇: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
下一篇:唐·杜牧《扬州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