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xiān
·
·
chūn
fēng
jiāo
líng
ér

朝代:元作者:马致远浏览量:3
chūn
fēng
jiāo
líng
ér
nuǎn
西
sān
yuè
shí
guǎn
xián
chù
shuǐ
yīng
huā
shì
zhī
yīn
dào
jiǔ
shī
shān
guò
pín
méi
dài
liǔ
tuō
yān
duī
bìn
shā
shuì
de
西
shī

译文

春风轻拂五陵子弟骑着马儿游逛,正是西湖三月风和日暖之时,到处莺花盛开,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不是知音不要到这里来,尽情地唱歌、饮酒、吟诗。阵雨过后,春山妩媚得好像西施颦眉,柳絮纷飞远看有如垂柳托着烟霭,好像西施蓬松的鬓发,美丽的西湖啊,就像睡足初醒的西施那样娇柔。

逐句剖析

"春风骄马五陵儿":春风轻拂五陵子弟骑着马儿游逛,

# 五陵儿:指豪贵子弟。五陵,指长安郊外五座汉代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和平陵,为豪富聚居之地区,因建陵时迁豪富与其地故得名。

"暖日西湖三月时":正是西湖三月风和日暖之时,

"管弦触水莺花市":到处莺花盛开,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

# 莺花市:指莺啼花开的春色迷人之处。,管弦触水:指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管弦,管乐和弦乐。

"不知音不到此":不是知音不要到这里来,

"宜歌宜酒宜诗":尽情地唱歌、饮酒、吟诗。

"山过雨颦眉黛":阵雨过后,春山妩媚得好像西施颦眉,

# 颦眉黛:形容远处的雨后春山,好像西施皱着的青黑丽眉。

"柳拖烟堆鬓丝":柳絮纷飞远看有如垂柳托着烟霭,好像西施蓬松的鬓发,

# 鬓丝:鬓发。

"可喜杀睡足的西施":美丽的西湖啊,就像睡足初醒的西施那样娇柔。

# 西施:美女的代称。西施为越国美女,又称“西子”。,可喜:可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仙子•春风骄马五陵儿》是元代马致远创作的一首散曲,生动描绘了春日西湖的动人景色。开篇描绘三月春风吹拂,富家子弟骑着骏马,西湖边管弦声声,莺啼花开的热闹场景。接着强调只有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才能来到这里,此处适宜吟诗饮酒放歌。随后用拟人手法描绘雨后山色如西施蹙眉,柳如美人堆起的鬓丝,将西湖比作睡足的西施,尽显西湖春日的妩媚动人,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春景的由衷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曲四大家”之一

马致远(1251?~1321?),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戏曲创作以格调飘洒脱俗,语言典雅清丽著称。杂剧或写历史兴亡之爱国主题,或写士人怀才不遇之穷愁困顿,多数则写隐居乐道、神仙道化,以寄孤愤。散曲多写景纪行、叹世归隐之作。风格皆豪放清逸。马致远终生致力于剧曲创作,所作杂剧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任风子》《陈抟高卧》《青衫泪》及与人合写的《黄粱梦》七种,其中《汉宫秋》最为著名。散曲有辑本 《东篱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马致远以《水仙子》曲牌创作了四首小令,分别描绘四季美景。据同时代散曲家刘时中在作品序言记载,宋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的名句启发了许多创作者。当时文人常借用西施意象咏赞西湖,但多停留在表面化描写。庐山隐士卢挚(号疏斋)对此深感不足,便邀请马致远、刘时中等友人共同创作组曲。他们以四季为轴,将西湖比作睡醒的西施,通过不同季节的典型意象展现其风韵。其中马致远的春景篇尤为出色,用“骄马五陵儿”等生动意象,将西湖春色刻画得鲜活灵动。这组作品最初名为《西湖四时渔歌》,在歌楼酒肆广为传唱,后经整理收录于《全元散曲》,成为元代散曲中的经典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元曲小令,描绘了三月西湖的鲜活画卷:春风里骑骏马的少年,暖阳下乐声漾波、莺花喧闹的市井;雨过青山如美人秀眉,柳丝轻笼似鬓边烟缕,更将这美景比作刚睡醒的西施,尽展春日明丽与游赏之趣。

2. 写作手法

起兴:“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日场景起兴,引发读者对西湖之美的期待,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对西湖景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以及作者对西湖由衷的喜爱之情。比喻:“山过雨颦眉黛”,雨后的山峦仿佛西施微微蹙眉,生动地表现出山峦在雨后的朦胧与秀丽;“柳拖烟堆鬓丝”,如烟的柳丝好似美人堆起的鬓发,形象地描绘出柳丝的柔美。拟人:“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把西湖比作睡足的西施,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姿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西湖的柔美秀丽,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西湖的神韵。直抒胸臆:“可喜杀睡足的西施”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可喜杀”三个字直白而强烈,毫无保留地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叹与陶醉。作者没有采用含蓄的表达方式,而是直接喊出内心的喜悦,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对西湖的喜爱是如此浓烈。

3. 分段赏析

前三句“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开篇便勾勒出西湖春日的热闹图景:春风里,衣着鲜亮的贵族少年纵马驰骋;暖阳下,三月西湖游人如织。管弦乐声与流水相和,莺啼婉转,繁花似锦的集市熙熙攘攘,仅用三句,便将听觉的欢腾(管弦声)、视觉的绚烂(莺花)、触觉的温煦(春风暖日)交织成一片喧闹的春意,“闹”字呼之欲出。中间两句紧接着笔锋一转:“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点明这方天地独到的妙处:唯有懂得欣赏之人,方能体会此处最适合放歌、对酌、吟诗,正如西湖之美,晴雨皆宜,时时可赏,处处入画。后三句“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更显奇思:雨后青山如美人蹙起的黛眉,烟雾中的垂柳似堆叠的鬓发,而这般景致,竟比沉睡初醒的西施还要动人!将西湖春色与古典美人相喻,既新颖又贴切,把自然之美与人文想象完美融合,在众多咏西湖的诗词中独树一帜,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冕《梅花 其九》

下一篇:元·王国器《踏莎行 芳尘春迹 复古诗集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