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o
shū
xīn
yuè
shí
èr
shǒu
·
·

朝代:唐作者:元稹浏览量:1
wén
huáng
qīng
jiǎo
xióng
xuán
shùn
chí
gàn
miáo
xīn
yáo
yòng
xián
chí
fèng
cháo
xià
huò
jiē
xiàng
gōng
gōng
duō
xuán
gōng
hàn
guò
pèi
yǒu
qín
wáng
zhèn
fēi
zuò
zuò
zhī
zōng
miào
jiàn
jiān
nán
zuò
zhī
jūn
chuán
zāo
míng
huáng
duō
xīn
tài
wǎn
zhuǎn
qīn
yín
chén
zhuó
chì
bái
táo
huā
míng
cháng
hào
tiān
luò
nòng
suī
yún
biàn
luàn
yīn
wèi
xiāng
cēn
cuò
cóng
yān
chén
máo
cuì
xīng
shān
mǎn
xián
luò
wéi
xué
zhuāng
jìn
yīn
yuè
huǒ
fèng
shēng
chén
duō
jué
chūn
yīng
zhuàn
cháng
xiāo
suǒ
yīn
zhuāng
shí
nián
lái
jìng
fēn
bó​​

译文

我听闻黄帝击奏清角之乐,令熊罴伏地、玄鹤起舞。舜持干羽之舞感化苗民,尧用咸池之乐引凤凰栖于宫阁。大夏、濩、武等古乐皆象征功绩,但功绩愈多,其深意反显浅薄。汉高祖过沛县作《大风歌》,秦王破阵乐亦非无根之作。宗庙雅乐创作艰难,军旅之乐流传却只剩粗浅糟粕。唐玄宗谱曲多新颖之态,曲调婉转缠绵,易令人沉迷。以赤白桃李为曲名,霓裳羽衣曲被誉为天降仙乐。雅乐虽已混乱,但胡乐仍未与之交融。自安史之乱胡骑入侵,腥膻胡风弥漫中原都城。女子仿胡妇妆容,乐伎竞相演奏胡乐以迎合时风。火凤曲声渐消,春莺啭罢唯余萧索,喻传统音乐衰微。胡乐、胡骑、胡妆,五十年来纷乱混杂,充斥中原。

逐句剖析

"吾闻黄帝鼓清角":我听闻黄帝击奏清角之乐,

"弭伏熊罴舞玄鹤":令熊罴伏地、玄鹤起舞。

"舜持干羽苗革心":舜持干羽之舞感化苗民,

"尧用咸池凤巢阁":尧用咸池之乐引凤凰栖于宫阁。

"大夏濩武皆象功":大夏、濩、武等古乐皆象征功绩,

"功多已讶玄功薄":但功绩愈多,其深意反显浅薄。

"汉祖过沛亦有歌":汉高祖过沛县作《大风歌》,

"秦王破阵非无作":秦王破阵乐亦非无根之作。

"作之宗庙见艰难":宗庙雅乐创作艰难,

"作之军旅传糟粕":军旅之乐流传却只剩粗浅糟粕。

"明皇度曲多新态":唐玄宗谱曲多新颖之态,

"宛转侵淫易沉著":曲调婉转缠绵,易令人沉迷。

# 淫:一作摇。

"赤白桃李取花名":以赤白桃李为曲名,

"霓裳羽衣号天落":霓裳羽衣曲被誉为天降仙乐。

"雅弄虽云已变乱":雅乐虽已混乱,

"夷音未得相参错":但胡乐仍未与之交融。

"自从胡骑起烟尘":自安史之乱胡骑入侵,

"毛毳腥膻满咸洛":腥膻胡风弥漫中原都城。

"女为胡妇学胡妆":女子仿胡妇妆容,

"伎进胡音务胡乐":乐伎竞相演奏胡乐以迎合时风。

# 胡乐:音洛。

"火凤声沉多咽绝":火凤曲声渐消,

"春莺啭罢长萧索":春莺啭罢唯余萧索,喻传统音乐衰微。

"胡音胡骑与胡妆":胡乐、胡骑、胡妆,

"五十年来竞纷泊":五十年来纷乱混杂,充斥中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法曲》是唐代元稹的诗。诗开篇述上古先王雅乐化育、显功之事及汉祖、秦王作曲情况,后写唐明皇时新曲多变,雅乐微乱但未与胡乐杂糅。“胡骑起烟尘”后,胡风胡俗涌入,胡乐盛行,传统乐声沉寂,五十年来胡风纷扰。全诗以乐为线,展现唐文化变迁,含诗人追怀与感慨,有历史文化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1句-第6句:开篇“吾闻黄帝鼓清角,弭伏熊罴舞玄鹤。舜持干羽苗革心,尧用咸池凤巢阁”,诗人元稹以远古传说起笔,仿若打开了通往上古时代的大门。黄帝奏响清角之音,强大如熊罴都伏地驯服,玄鹤闻声起舞,一个“弭”字,尽显音乐的神奇威慑力,让猛兽乖顺,仿佛音乐有通神之力;舜凭借干羽之舞,让苗民心悦诚服、洗心革面,展示出乐舞对人心的感化作用;尧用咸池之乐引得凤凰来巢,更是将音乐与祥瑞相连,营造出上古圣王以乐治世、德泽四方的美好图景。接着“大夏濩武皆象功,功多已讶玄功薄”,提及夏代的《大夏》、商代的《濩》与周代的《武》,这些乐曲都是为歌颂先王功绩而作,然而诗人却发出“功多已讶玄功薄”的感慨,以对比手法,暗示即便这些乐章彰显了诸多世俗功绩,但与上古圣王凭借音乐达至的超凡境界相比,仍显得浅薄。诗人在此借上古传说与古代乐章,为全诗奠定了探讨音乐深层意义与演变历程的基调,用词古朴典雅,典故信手拈来,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第7句-第12句:从“汉祖过沛亦有歌,秦王破阵非无作”开始,视角转入秦汉时期。汉高祖刘邦还乡时高歌《大风歌》,唐太宗李世民有《秦王破阵乐》,这都是帝王在特定情境下留下的乐章。可诗人随即指出“作之宗庙见艰难,作之军旅传糟粕”,意思是这些乐曲用于宗庙祭祀时,庄重肃穆有余却失了几分亲民之感,流于军旅时,又因过于强调战争氛围而显得粗陋,只剩形式,难以承载深厚的文化内涵。再看“明皇度曲多新态,宛转侵淫易沉著。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号天落”,聚焦唐玄宗时期,此时宫廷音乐风格多变,新曲层出不穷,“宛转侵淫”形象地描绘出新曲如潺潺流水,慢慢渗透、改变着原有的音乐风貌,使得音乐愈发婉转迷人;“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号天落”,以花名入曲,《霓裳羽衣曲》宛如仙乐自天而降,尽显华丽与浪漫。但在这繁华背后,诗人敏锐地察觉到雅乐传统正逐渐被扰乱,“雅弄虽云已变乱”,为后文音乐进一步的变迁埋下伏笔,用词精准细腻,在对不同时期音乐的描述中,揭示出音乐风格的流转与雅乐面临的危机。第13句-第18句:后半部分开篇“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安史之乱如风暴来袭,彻底打破了中原文化的平静。胡人铁骑扬起的烟尘,让洛阳、咸阳等地充斥着胡人的风俗气息,“满”字极具张力,生动地描绘出胡风在中原大地泛滥的场景。接着“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进一步展现社会风貌的巨变,女子纷纷效仿胡妇妆容,乐伎全力演奏胡乐,中原传统的审美与音乐受到巨大冲击。“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往昔备受喜爱的中原名曲《火凤》逐渐销声匿迹,宛如呜咽断绝,《春莺啭》也没了往日的热闹,变得冷落萧条,以具体乐曲的兴衰对比,凸显胡风冲击下中原音乐的衰败。直至结尾“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连续三个“胡”字的叠加,如重锤敲击,强调胡风在长达五十年间毫无节制、肆意蔓延的乱象,“竞纷泊”三字更是将这种混乱无序、竞相追逐的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元稹以沉痛的笔触,借音乐文化的变迁折射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文化的失衡失序,满是对传统音乐文化失落的惋惜,以及对时代乱象的深沉喟叹,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沧桑巨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赵鸾鸾《纤指》

下一篇: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