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云凝朔气":阴云凝结着北方的寒气,
"陇上正飞雪":陇上正纷飞着大雪。
"四月草不生":四月里青草不生长,
"北风劲如切":北风强劲如刀割。
"朝来羽书急":早上紧急军书传来,
"夜救长城窟":连夜赶往长城脚下的营地。
"道隘行不前":道路狭窄难行进,
"相呼抱鞍歇":众人呼喊着抱鞍歇息。
"人寒指欲堕":寒气刺骨手指将脱落,
"马冻蹄亦裂":马匹冻僵蹄甲也开裂。
"射雁旋充饥":射下大雁暂且充饥,
"斧冰还止渴":凿冰取水解渴。
"宁辞解围斗":唯恐不能解除围困战斗,
"但恐乘疲没":只怕因疲惫而溃败。
"早晚边候空":等到边塞烽火平息,
# 晚:一作望。
"归来养羸卒":归来调养虚弱的士卒。
唐代诗人
长孙佐辅(?~?),唐代诗人。朔方(今陕西靖边)人。举进士不第,其弟长孙公辅于德宗贞元间为吉州刺史,遂往依之。后终不宦,隐居终生。其工诗,长于古乐府,辛文房称其“诗格词情,繁缛不杂,卓然有英迈之气”。其诗《拟古咏河边枯树》《寻山家》均为名作。著有《长孙佐辅集》。
1. 分段赏析
“阴云凝朔气,陇上正飞雪。”首句以“阴云凝朔气”勾勒出边塞阴冷的氛围,“凝”字既写云层厚重之态,又暗含寒气凝结的肃杀感;“陇上正飞雪”则以动态画面强化环境严酷,飞雪覆盖陇地,奠定全诗苍茫基调。“四月草不生,北风劲如切。”此句“四月草不生”点明时令与地域的反常,凸显陇西荒凉贫瘠;“北风劲如切”以刀刃喻风,夸张手法强化风力之烈,侧面烘托戍卒生存环境的恶劣。“朝来羽书急,夜救长城窟。”此句“羽书急”三字传递军情紧迫,“朝”“夜”时间跨度极短,凸显事态危急;“长城窟”代指边塞要塞,暗示战事频发,强化戍边任务的艰险。“道隘行不前,相呼抱鞍歇。”此句“道隘”与“行不前”形成因果逻辑,刻画行军受阻的困境;“抱鞍歇”以动作细节展现士兵体力透支,群体呼号声更添悲怆感。“人寒指欲堕,马冻蹄亦裂。”此句“指欲堕”“蹄亦裂”运用夸张修辞,极写严寒对人与马的摧残;“人”“马”并置,暗示军民共赴国难的艰辛,画面触目惊心。“射雁旋充饥,斧冰还止渴。”此句“射雁”“斧冰”以具体动作展现求生手段,凸显资源匮乏;“旋”“还”二字连用,表现动作急促,侧面反映饥渴难耐的生存状态。“宁辞解围斗,但恐乘疲没。”此句“宁辞”与“但恐”构成情感转折,展现士兵视死如归的勇气与对失败的隐忧;“疲没”直指战局隐患,暗含对指挥者的批判。“早晚边候空,归来养羸卒。”此句“早晚”表达对和平的殷切期盼;“养羸卒”收束全诗,从激烈战斗转向战后反思,体现对戍卒生命的悲悯与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