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阳佳地昔年游":想当年曾在宛陵城游览胜地,
# 佳地:胜地。,陵阳:山名,旧传因陵阳子明于此山成仙而得名,在今安徽省宣城北,这里用作宛陇的代称。
"谢朓青山李白楼":谢玄晖与李太白都留下足迹。
# 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青山:泛指此处群山,此处的“青山”与“楼”为互文,不是分属于谢朓和李白。,谢朓:字玄晖,南齐诗人。
"唯有日斜溪上思":溪水倒映斜阳实在令人遐想,
# 思:想,遐想。,日斜溪上:溪水倒映着斜阳。
"酒旗风影落春流":迎风飘扬的酒幌也映入小溪。
# 酒旗:酒家的酒幌。
唐代文学家
陆龟蒙(?~881?),唐代文学家。字鲁望,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天随子,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曾任湖、苏二州从事,后隐居甫里。陆龟蒙与皮日休为文友,世称“皮陆”。其诗多写景咏物,也有愤慨世事、关心民生疾苦之作。其小品文短小精悍,颇多愤世嫉俗之语。所作散文《野庙碑》等,对社会矛盾和时政弊端多有讽刺揭露。代表作品有《杂讽九首》《村夜二篇》。著有《笠泽丛书》《甫里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诗。诗人通过回忆在宛陵的旧游经历,描绘了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文化氛围。以谢脁青山、李白楼等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展现宛陵的魅力。后两句则借助日斜溪上、酒旗风影等具体景象,将回忆与现实交织,表达对过去那段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陵阳佳地昔年游,谢脁青山李白楼”是虚写,诗人回忆过去在陵阳的游历以及此地与谢脁、李白相关的人文景观,这些并非眼前实景,而是脑海中的记忆与联想,属于虚笔。“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是实写,描绘了当下夕阳西斜,自己站在溪边思念旧游,看到酒旗的影子落在春流中的景象,是眼前真实之景。虚实结合,使诗歌既有对往昔美好回忆的展现,又有当下情境的刻画,将对旧游之地的怀念和对时光的感慨抒发得更为深沉。
3. 分段赏析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脁青山李白楼。”开篇点明时间“昔年”,地点“陵阳”,表明这是对过去游览经历的回忆。“谢脁青山李白楼”,巧妙地嵌入两位著名诗人的名字,增添了宛陵的文化底蕴。谢脁曾在宣城留下诸多佳作,李白也对宣城情有独钟,他们的诗作让陵阳的山水更具诗意。诗人提及他们,不仅是在描绘宛陵的名胜,更是在借这些文化符号,烘托出宛陵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引发读者对这片土地丰富文化内涵的联想。“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这两句从回忆回到现实,描绘了一幅日斜时分溪边的画面。“唯有”二字,强调了当下触景生情时内心复杂的情感。“日斜溪上思”,夕阳的余晖洒在溪水上,波光粼粼,这样的景色勾起了诗人对往昔的思念。“酒旗风影落春流”,酒家的旗帜在微风中飘动,影子倒映在潺潺流淌的溪水中。这一画面细腻而生动,将无形的情感具象化,酒旗与春流的组合,营造出一种朦胧、惆怅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此刻内心的寂寥。
4. 作品点评
此诗注重炼词铸句,将情感巧妙融入景致之中。前两句简洁点明时间、地点与名胜古迹,抒发怀念思慕,语言凝练,意蕴丰富,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底。后两句深入主题,着重刻画印象深刻的画面,以实景呈现虚情,形神兼备,不仅是生动的“画本”,更重在传达内心意绪。晚唐诗歌多倾向于形象地表达印象与情绪,本诗便是如此,与李商隐《锦瑟》中那种惘然的情绪颇为相似。
# 三四佳,情景融会,句复俊逸。
明敖英《唐诗绝句类选》
# 佳句,诗中画本。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通首以“佳地”二字贯下,第三句点入“怀”字,末句写景,可作画本。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
# 掷地有金石声。
不详《历代诗法》
# 题有“怀”字,处处须从“怀”字著想。首句“昔年游”三字,便从“怀”字含咀而起。次句但写宛陵名胜,而“怀”字之神自在。以下言有一种风景最系人思,如溪上日斜之际酒旗风动,影照春流。三句变换,四句发之,十四字作一句读,神韵最胜。神韵。
唐皎然《诗式》
# 宛陵为濒江胜地,诗吟澄练,楼倚滴仙,更得“风影”“酒旗”佳句。客过陵阳,益彰名迹,犹之“桃花流水”,遂传西塞之名,“杨柳晓风”,争唱井华之句也。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上一篇:唐·樊珣《状江南·仲夏》
下一篇:唐·武元衡《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