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仙舆诘旦来":清晨的朝阳破云而出,就像皇家的銮驾从天边驶来,
# 诘旦:平明﹐清晨。《宋书·柳元景传》:“自诘旦而战,至于日昃,虏众大溃。”
"青旂遥倚望春台":高楼上谁穿着青袍眺望,就像望春台边随风飘扬的青旗。
# 旂:同“旗”。古代指有铃铛的旗子。
"不知庭霰今朝落":我不知道今天庭院中竟然落下了雪花,
"疑是林花昨夜开":还以为是昨夜院中的树枝上开出的花。
# 疑是:还以为是。
初唐诗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进士,后因趋附谄事张易之兄弟受牵连被贬。宋之问是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其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丽。早期作品词采音韵精切工整,晚期流放途中所作诗,写景抒情,内容充实,含蓄凝炼。代表作品有《题大庾岭北驿》《过蛮洞》《渡汉江》等。著有《宋之问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应制诗。描绘了清晨皇帝车驾来到宫廷苑囿,青色旗帜在望春台边飘扬的场景,又以新奇的想象,将庭中落下的雪珠比作昨夜盛开的林花,把看到的雪花化为了诗句,展现宫廷雪景之美,以符合应制诗的要求,表达对宫廷生活的赞美及对皇帝的歌颂,体现出典雅华丽的风格。
2. 写作手法
比喻:“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将庭院中飘落的雪花比作“昨夜盛开的林间花簇”,通过诗人的瞬间错觉,以春花喻冬雪,既突出雪花的轻盈洁白,又暗含对雪景的惊喜与浪漫想象,贴切而富有情趣。
3. 分段赏析
“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旂遥倚望春台”,别具韵味:清晨天色晴好,空气清冽,朝阳穿透云层,仿佛天宫仙车缓缓驶来,为天地披上明朗光辉。远处高台上,青旗在风中舒展摇曳,与望春台相映成趣,似有身着青衫之人凭栏远眺,画面灵动而富有层次感。“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诗人以趣致笔墨写庭院中忽至的落雪——初时未察觉清晨已飘雪,待看见树上细碎雪粒,竟误以为是昨夜新绽的林间花簇。这一妙喻不仅为全诗注入盎然诗意,更与前两句的清朗景致呼应,共同勾勒出一幅虚实交织的唯美冬景图。诗人虽淡淡着墨,却将雪景的灵动与想象的浪漫融于一体,读来朗朗上口,足见其笔力之精妙,不愧是即兴诗作中的佳品。
4. 作品点评
宋之问诗作多独具匠心,自有鲜明风格。《苑中遇雪应制》便令人耳目一新,予人开阔之感。诗中比喻生动贴切,别具艺术魅力。
上一篇:唐·白居易《岁晚旅望》
下一篇:唐·戴叔伦《送人游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