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ì
wǎn
wà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zhāo
lái
xīng
shuāng
huàn
yīn
cǎn
yáng
shū
qiān
wàn
qiū
shuāng
néng
huài
shí
dōng
zuì
diāo
nián
yān
bàn
xīn
shā
niǎo
què
qún
fēi
xuě
tiān
xiàng
wǎn
cāng
cāng
nán
běi
wàng
qióng
yīn
liǎng
biān

译文

朝日东升暮落西山,日月穿梭,乃至春夏秋冬季节变换,都是阴阳交汇变化的结果。秋霜能坏万物之色,旧时缺乏防寒御寒的物质与手段,甚至粮草不足,所以冬季对人的伤害很严重。烟波中半露出新沙地,鸟雀要在大雪到来之前飞到不下雪或更合适安全的栖息与取食场所。暮色苍黄苍黄的,船在半路上,南北怅望。一片茫茫,好像厄运和愁思正无边无际地铺展开来。

逐句剖析

"朝来暮去星霜换":朝日东升暮落西山,日月穿梭,

# 星霜换:指晚上见星星,早晨见白霜。

"阴惨阳舒气序牵":乃至春夏秋冬季节变换,都是阴阳交汇变化的结果。

"万物秋霜能坏色":秋霜能坏万物之色,

# 万物:指植物,兼指动物,包括人的气色。

"四时冬日最凋年":旧时缺乏防寒御寒的物质与手段,甚至粮草不足,所以冬季对人的伤害很严重。

# 凋年:伤害身体,折损寿命。年,年寿。

"烟波半露新沙地":烟波中半露出新沙地,

"鸟雀群飞欲雪天":鸟雀要在大雪到来之前飞到不下雪或更合适安全的栖息与取食场所。

# 欲:将要。

"向晚苍苍南北望":暮色苍黄苍黄的,船在半路上,南北怅望。

"穷阴旅思两无边":一片茫茫,好像厄运和愁思正无边无际地铺展开来。

# 旅:一作离。,穷阴:厄运,灰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岁晚旅望》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江州途中所作,通过描写秋末冬初的景象,抒发了羁旅之愁与遭贬的郁闷悲戚。诗中以“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开篇,寓情于景,表现时令变化和羁旅孤寂。“万物秋霜能坏色,四时冬日最凋年”,借景抒情,感慨秋霜冬寒的肃杀萧索。“烟波半露新沙地,鸟雀群飞欲雪天”则转换角度,渲染凄寒江景。“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借天色阴沉,将愁绪推向极致。全诗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语言通俗却饱含深情,行文顿挫,一唱三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岁晚旅望》是白居易在被贬江州途中所作。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率先上疏为其申冤,却因宰相们认为他越职言事,先被贬为和州刺史,后中书舍人王涯又污蔑他不孝,进而再贬为江州司马,途中他写下此诗抒发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诗。描绘了贬谪途中秋冬交替的萧索景象,营造出阴沉凄寒氛围,表达了诗人被贬谪后的苦闷与羁旅漂泊的无尽愁绪。

2. 分段赏析

首联“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以时间变化起笔,“朝来暮去”写时光匆匆,“星霜换”点明季节更替,借景抒情,流露出岁月流逝之感与羁旅漂泊的无奈。颔联“万物秋霜能坏色,四时冬日最凋年”,通过对秋霜使万物失色、冬日最为凋敝的描写,采用借景抒情手法,抒发了诗人内心因遭贬而产生的凄凉愤懑。颈联“烟波半露新沙地,鸟雀群飞欲雪天”,描绘出冬日将雪时,江面上烟波笼罩,新沙地半露,鸟雀群飞的景象,借景烘托出诗人孤寂的心境。尾联“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傍晚时分,诗人南北眺望,天色苍茫,以景语作结,将被贬的愁苦与羁旅的愁思推向极致,借景抒情,尽显内心的惆怅与迷茫。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昌龄《答武陵田太守》

下一篇: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