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西风满院栽":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
# 飒飒:形容风声。
"蕊寒香冷蝶难来":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 蕊:花心儿。
"他年我若为青帝":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
# 青帝:司春之神。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报与桃花一处开":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 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黄巢(?~884),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私盐贩出身,善骑射,粗涉书传,屡试进士不第。乾符二年,率众响应王仙芝起义,后成为全军统帅,称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广明元年,率部攻入长安,登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后兵败自杀(一说被其甥林言所杀)。相传黄巢五岁即作《题菊花》诗,与其《不第后赋菊》均表现出非凡志趣与叛逆精神。《全唐诗》存其诗3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中描绘了深秋时节菊花在萧瑟西风中独自绽放的景象,诗人借咏菊抒发壮志豪情,既表现了菊花孤高傲世、不惧严寒的品格,又寄托了自己不甘命运、渴望主宰社会、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诗以菊花自喻,借“蕊寒香冷蝶难来”写自身怀才不遇的境遇,而“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则直抒胸臆,表达不甘沉沦、欲主宰命运的壮志。菊花象征孤傲坚韧,诗人借此抒发超越现实、改变命运的豪情,使咏物与抒怀浑然一体。
3. 分段赏析
首句“飒飒西风满院栽”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在飒飒作响的秋风中,满院菊花竞相开放。“西风”这一意象不仅点明了时节为秋季,还营造出一种略带萧瑟的氛围,同时自然地引出下句对菊花处境的进一步描写;“满院”一词则强调了菊花数量之多、分布之广。诗人选用“栽”字而不用“开”,有着精妙的考量。从韵律方面来说,“栽”字避免了与末句的用韵重复,使诗歌在音韵上更加和谐优美;从意象方面而言,“栽”字赋予了菊花一种挺拔、劲健的姿态,仿佛它们是经过精心栽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存在。在传统的文人咏菊诗中,菊花常常被赋予“孤标傲世”“孤高绝俗”的象征意义,诗人们往往通过描写菊花的“孤”来表达自己的清高、孤傲之情,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般,菊花也常是孤独地绽放于风中。然而,他笔下的菊花是“满院栽”,这充分体现了他独特的视角和思想。在他心目中,菊花并非是孤独高傲的象征,而是广大劳苦大众的化身,与“孤”字毫无关联,展现出一种质朴、接地气的情怀。次句“蕊寒香冷蝶难来”承接上句,进一步描写菊花所处的艰难环境。“蕊寒香冷”生动地描绘出菊花在寒冷的秋风中,花蕊带着寒意,香气也变得清冷,失去了往日的芬芳。“蝶难来”则从侧面烘托出菊花的孤独与寂寞,因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连原本喜爱花朵的蝴蝶也难以飞来采撷它的幽芳。在旧时文人的笔下,菊花“蕊寒香冷”的这种状态常常会引发两种不同的情感。一种是“孤芳自赏”,即文人雅士们以菊花自比,欣赏自己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另一种是“孤孑不偶”,表达出一种孤独寂寞、无人理解的情感。但黄巢的感情却与他们截然不同。在他看来,菊花“蕊寒香冷”并非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它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不禁为菊花开不逢时而感到惋惜和不平,这种情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遭受不公命运的同情和关怀。第三、四两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则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和升华。“青帝”在神话传说中是司春之神,掌管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的生长。诗人想象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成为“青帝”,拥有主宰自然的能力,到时候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不仅仅是在为菊花鸣不平,更是借菊花来象征当时社会上那些处于底层的广大人民。他赞赏这些人民如同菊花一般,具有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坚韧不拔地生存;同时,他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恶劣环境、所遭遇的不公平命运而感到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让这些人民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为青帝”不妨看作是建立农民革命政权,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统观全诗,其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
4. 作品点评
此诗所抒发的豪情壮志,令封建时代文人墨客的慷慨陈词皆黯然失色。然其豪而不粗,壮而不野,盖因诗中比兴手法运用精妙。作者将对生活的独特体悟融入比兴之中,使雄浑气概与含蓄韵味浑然一体,既展露冲天之志,又不失诗家本色。
# 跋扈之意,已见婴孩之时。加以数年,岂不为神器之大盗耶!
宋张端义《贵耳集》
上一篇:唐·王维《少年行四首》
下一篇:唐·李商隐《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