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o
nián
xíng
shǒu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2
xīn
fēng
měi
jiǔ
dǒu
shí
qiān
xián
yáng
yóu
xiá
duō
shào
nián
xiāng
féng
wèi
jūn
yǐn
gāo
lóu
chuí
liǔ
biān
chū
shēn
shì
hàn
lín
láng
chū
suí
piào
zhàn
yáng
shú
zhī
xiàng
biān
tíng
zòng
yóu
wén
xiá
xiāng
shēn
néng
liǎng
diāo
qiān
chóng
zhǐ
piān
zuò
jīn
ān
tiáo
bái
fēn
fēn
shè
shā
chán
hàn
jiā
jūn
chén
huān
yàn
zhōng
gāo
yún
tái
lùn
zhàn
gōng
tiān
lín
xuān
hóu
yìn
jiāng
jūn
pèi
chū
míng
guāng
gōng

译文

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刚刚离家就当上了皇家禁卫军的军官,随后又跟从骠骑大将军参加了渔阳大战。谁不知道奔赴边疆从军的艰苦和危险呢,但是为了国家战死纵然死也会留下侠骨芬芳。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白色羽箭,箭射出去,敌方的许多头目纷纷落马。朝廷君臣庆功大宴刚刚结束,高高坐在云台上谈论战功。天子亲临殿栏赐予列侯印,将军佩着印绶走出明光宫。

逐句剖析

"新丰美酒斗十千":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

# 斗十千:指美酒名贵,价值万贯。,新丰: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盛产美酒。

"咸阳游侠多少年":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

# 咸阳:本指战国时秦国的都城咸阳,著名勇士荆轲、秦舞阳都到过此地。汉时曾徙豪侠于咸阳。这里用来代指唐朝都城长安。

"相逢意气为君饮":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刚刚离家就当上了皇家禁卫军的军官,

# 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无定员,掌宿卫侍从,常以六郡世家大族子弟充任。后来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

"初随骠骑战渔阳":随后又跟从骠骑大将军参加了渔阳大战。

# 渔阳:古幽州,今天津市蓟州区一带,汉时与匈奴经常接战的地方。,骠骑:指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

"孰知不向边庭苦":谁不知道奔赴边疆从军的艰苦和危险呢,

# 苦:一作“死”。

"纵死犹闻侠骨香":但是为了国家战死纵然死也会留下侠骨芬芳。

"一身能擘两雕弧":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

# 雕弧:饰有雕画的良弓。,擘:张,分开。一作“臂”。

"虏骑千重只似无":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

# 重:一作“群”。

"偏坐金鞍调白羽":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白色羽箭,

# 白羽:指箭,尾部饰有白色羽翎。

"纷纷射杀五单于":箭射出去,敌方的许多头目纷纷落马。

# 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汉宣帝时,匈奴内乱,自相残杀,诸王自立分而为五。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汉家君臣欢宴终":朝廷君臣庆功大宴刚刚结束,

# 欢宴:指庆功大宴。

"高议云台论战功":高高坐在云台上谈论战功。

# 云台:东汉洛阳宫中的座台,明帝时,曾将邓禹等二十八个开国功臣的像画在台上,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天子临轩赐侯印":天子亲临殿栏赐予列侯印,

# 轩:殿前栏槛。

"将军佩出明光宫":将军佩着印绶走出明光宫。

# 明光宫:汉宫名,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秋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少年行四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一群急人之难、豪侠任气的少年英雄,对游侠意气进行了热烈的礼赞,显以热情讴歌的笔触展现了游侠精神,折射出盛唐时期都市游侠少年踔厉风发的精神风貌与人生轨迹,体现了诗人早期怀抱的政治理想与济世情怀。四首诗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诗人用笔或实或虚,或显或隐,舒卷自如,不拘一格,表现了王维早年诗歌创作的雄浑劲健的风格和浪漫气息,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乐府诗集》卷六十六将这组诗置于《结客少年场行》之后。结合陈铁民《王维年谱》的考证与组诗中呈现的少年意气,可判断此四首作品当属王维早年创作,其创作时间应早于安史之乱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绝组诗,也是一组边塞侠义诗。全诗四章通过分述少年游侠的不同侧面,彰显了少年人矢志报国奋不顾身的豪情,又暗含了建功立业追求,完美融合了唐代尚武任侠的时代气质与建功立业的价值取向。

2. 写作手法

用典:“初随骠骑战渔阳。”“骠骑”指汉代名将霍去病,他年少英武,曾北击匈奴的,立下赫赫战功,这里引用此典是表现少年也和霍去病一样勇武过人,在战场上出生入死。“高议云台论战功。”“云台”指东汉云台二十八将功臣画像,暗含少年对功勋的期许。

3. 分段赏析

《少年行四首》是王维创作的组诗,四章分别吟咏长安少年游侠高楼纵饮的豪迈、报国从军的壮志、沙场杀敌的骁勇以及功成不赏的境遇。四章既可独立成篇,又浑然一体,宛若人物故事连缀的四扇画屏。第一首诗,写侠少的欢聚痛饮。诗开头便以“美酒”领起,因为豪饮酣醉自来被认为是英雄本色,饮酒在当时因能激发意气而被视作胜事。“新丰美酒斗十千”。是说新丰出产的美酒十分名贵,一斗酒价值十千钱。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区东北新丰镇,古代那里盛产美酒。“斗十千”语出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极言酒之珍美,也为下文的“咸阳游侠”作映衬,而且还借前人的用语写出慷慨好客、纵情欢乐的盛况。第二句言“咸阳游侠多少年”。咸阳在这里代指唐朝京都长安。游侠,古时候称那种重义轻生死、勇于救人危难的人为游侠。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游侠都是英雄豪杰,倍受尊重和赞扬。作者特别地点出“少年”二字,更凸显出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英雄,这些少年游侠在“新丰美酒”的映衬下,越发显得豪纵不羁,风流倜傥。诗的前两句以“新丰美酒”烘染在前,“咸阳游侠”出场在后,而“多少年”则为全篇之纲。诗的下一句“相逢意气为君饮”更进一层,写出侠少重友情厚交谊的作风。纵是萍水相逢,亦可因意气相投而肝胆相照,因此,在他们开怀畅饮的豪爽风度中,还渗透着为朋友倾情倒意,肝胆相照的人情美。酒如一面镜子,这句诗把少年侠客的精神世界揭示得十分鲜明,映照出他们率真坦荡的人生态度。然而下一句“系马高楼垂柳边”,诗人笔锋一转,不再写人,反而以景语收束,末句中的“高楼”不仅和首句呼应,暗示了人物的豪纵气派,“系马垂柳”不仅勾画出酒楼的风光,更衬托出少年游侠富有青春气息的俊爽风致。有此一笔,使情景历历如绘,遂在表现人物豪宕气概的同时,又显得蕴藉有致。全篇运笔跌宕生姿,恰与少年不羁风神相契合。第二首诗,写游侠的出征边塞。这首诗里所说的“仕汉”“骠骑”,以及下面两首诗里出现的“五单于”“汉家君臣”等,都是借汉事喻唐,这在唐诗中几乎是习闻熟见的惯例。这里说少年委身事君,入仕之初便担任了羽林郎的职务。由于羽林郎宿仗卫内、亲近帷幄,地位十分重要,故非一般等闲之辈可以入选。骠骑指武帝时的名将霍去病,曾多次统率大军反击匈奴侵扰,战功显赫。少年报国心切,一心想效功当世,一旦国家有事,便毫不犹豫地随军出征。面对边关苦寒、沙场凶险,少年毅然选择投笔从戎。第三句以自诘的口气反挑,使文势陡起波澜,末句则以斩截之语收束,"孰""不""纵""犹"等虚词连用,在多重转折中强化语气,鲜活勾勒出少年从容果决的神采与义无反顾的英气。这种顿挫笔法不仅力度千钧,更深化了"意气"内涵。第三首诗,写少年的勇武杀敌。诗人将主人公置于孤危险恶的战争情势之中。“虏骑千重”指敌人大军压境,形成包围之势;“众敌酋倾巢出动,来势汹汹,企图以优势兵力取胜。而少年以“一身”对“千重”之敌,竟能左右驰突于敌阵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且能擒贼先擒王,将凶蛮剽悍的敌酋“纷纷射杀”,其过人的胆略和武艺已分明可见。这里把少年写成孤胆英雄,意在突出他的勇冠三军、战功卓著。诗的一、三两句,以特写镜头为少年英武矫健的身姿写照:“擘两雕弧”言其多力善射,能左右开弓;“偏坐金鞍”言其鞍马功夫娴熟,能在疾驰的马背上自如地变换各种姿势;“调白羽”则是善于在运动中瞄准目标,箭无虚发。二、四两句,从对方着笔来反衬少年的艺高胆大。敌我双方的力量愈是悬殊,也就愈能表现主人公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而这种气概,又正来自于其置生死于度外的献身精神。这样,这首诗就和上一首彼此呼应,并为下一首写功高不赏张本。诗中所出现的雕弧、金鞍和等意象着墨不多,却与人物流光溢彩,相映生辉。第四首诗,写游侠的功成无赏。上一首诗既已写到少年游侠的勇却群敌,那么这一首写朝廷论功行赏,他也理应是受奖的主角了。诗的前三句,极写庆功仪式的隆重和气氛的热烈:君臣欢宴、云台论功、天子临轩、封侯赐爵,正当期待中的主角出场时,领赏者却突然变成了“将军”。这里的“将军”和第二首“初随骠骑战渔阳”里的“骠骑”当是一人,也就是军中的主帅。 “将军佩出明光宫”,也即李白《塞下曲》其三所云:“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意谓受皇帝宠信的权贵坐享其成而浴血奋战的勇士反遭冷落。全诗采用烘云托月之法层层铺垫,到头来却翻作他人;而前三章主角却悄然退场,这种欲抑先扬的艺术处理,使不平之鸣更具震撼力,此处已无需赘言。

4. 作品点评

王维的《少年行四首》以清丽流畅的语言热情礼赞了盛唐游侠精神中为国献身的热忱、建功立业的抱负与淡泊名利的风骨,彰显出鲜明的英雄气概。诗中塑造的少年侠客形象,与当时其他诗人笔下的同类形象相呼应,实为时代精神在个体人格上的艺术投射。四首七绝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勾连,形成有机整体:前两首聚焦慷慨从军的热血场景,后两首转向功成身退的理性思考,彼此映衬补充。全诗虚实相生、显隐得宜,既有"孰知不向边庭苦"的直抒胸臆,又有"纵死犹闻侠骨香"的意象升华,在刚健明快的韵律中奏响一曲昂扬向上的青春之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摩诘《少年行》诸篇俱激烈慷慨。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雄快事说得安雅,是右丞诗体。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

# 王维此题共四首,大抵美游侠能立边功,又悯其赏功不及,观第二首“孰知”二句与第四首末句,此意显然。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顾云:前半隐使李广事,后半隐使霍去病事,而矜才雄,虽散联而隐属对,皆作法之妙。

清吴煊、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

# 前二句写少年之技击,四句写少年技击奏功,要从三句转出。信哉!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也。盖“坐金鞍”写少年方骑马,“调白羽”写少年方射箭,而“杀单于”三字自迎机而上矣。(品)豪放。

清朱宝莹《诗式》

# 诗意谓死于边庭者,反不如侠少之死而得名,盖伤之也。

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

# 黄家鼎曰:说得侠士壮怀,凛凛有生气。

清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此羽林少年羡布衣任侠而为愤激之词:安知不向边庭之苦者,乃能垂身后名。此盖指郭解之流,虽或捐躯,而侠烈之声不减。

清唐汝询《唐诗解》

# 少年场中语,太白“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正与此同。

明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

# 初出身从军,是其侠烈真处。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豪侠凌励之气,广不可折。

清吴煊、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

# 少年游侠,意气相倾,绝无鄙琐局蹐之态,情景如画。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钟云:此“意气”二字,虚用得妙。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稹《行宫》

下一篇:唐·黄巢《题菊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