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年草上飞":还记得当年在战场上如草上飞般敏捷,
# 草上飞:形容跑得飞快。
"铁衣著尽著僧衣":穿尽了铁甲如今又穿上僧衣。
# 铁衣:用铁甲编成的战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在天津桥上没有人认识我,
# 天津桥:古浮桥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隋炀帝大业元年迁都,以洛水贯都,有天汉津梁的气象,因建此桥,名曰“天津”。隋末为李密烧毁,唐宋屡次改建加固,金以后废圮。
"独倚栏干看落晖":独自倚靠栏杆看着落日余晖。
# 落晖:夕阳,夕照。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黄巢(?~884),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私盐贩出身,善骑射,粗涉书传,屡试进士不第。乾符二年,率众响应王仙芝起义,后成为全军统帅,称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广明元年,率部攻入长安,登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后兵败自杀(一说被其甥林言所杀)。相传黄巢五岁即作《题菊花》诗,与其《不第后赋菊》均表现出非凡志趣与叛逆精神。《全唐诗》存其诗3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感怀诗。诗中描绘了黄巢对自己过去如“草上飞”般征战生活的回忆,以及如今身份转变,身着僧衣站在天津桥上,无人相识,只能独倚栏杆看落晖的情景,体现了他对人生变迁的感慨,营造出一种孤独、无奈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对比:“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将往昔驰骋战场(“草上飞”“铁衣”)与如今身披僧衣的生活对比,突出人生境遇的剧烈转折,强化命运无常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既勾勒出黄巢往昔驰骋疆场、戎马倥偬的不凡岁月,又展现了其后来遁入空门、静如止水的僧侣生涯,今昔两种人生轨迹的鲜明对比,读来令人感慨万千。“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尤具苍凉况味:“天津桥上无人识”道尽英雄迟暮、无人问津的无奈与悲怆,令人唏噓;“独倚栏干看落晖”则以悠然笔触,勾勒出“人生韶华易逝,江河日月长流”的深邃意境,余韵悠长,引人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