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接塞添迢递":雨连着云,连接着边塞,增添了遥远之感,
# 迢递:高远的样子。
"洒幕侵灯送寂寥":洒落在帐幕上,侵入灯火中,送来寂寞寥落之意。
# 寂寥:寂寞孤独。
"一夜不眠孤客耳":孤苦的旅人一夜无法入眠,
"主人窗外有芭蕉":主人家的窗外有芭蕉在雨中作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行旅诗。描绘了雨夜中诗人客居他乡的情景,借雨打芭蕉这一景象,表达了诗人寂寞无聊、忧愁感伤的情绪。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连云接塞”“洒幕侵灯”以及“雨打芭蕉”,诗人借助对雨夜景象的描写,抒发自己作为游子的孤独寂寞、思乡之情,让情感在景物中自然流露。渲染:“连云接塞添迢递”,勾勒辽阔边塞之景,渲染苍茫孤寂氛围;“洒幕侵灯送寂寥”,描绘雨洒幕灯画面,强化清冷寂寥之感;“一夜不眠孤客耳”,借持续雨声,渲染孤客的孤独愁闷。
3. 分段赏析
第一句,“连云接塞添迢递”,“连云接塞”实写雨水迷蒙、天地相连的景象,营造出开阔又压抑的氛围;“添迢递”虚写心理感受,生动体现出雨使诗人感觉与家乡距离更远,表达了思乡之情。第二句,“洒幕侵灯送寂寥”,通过“洒幕侵灯”描绘风雨侵袭帘幕灯火的近景,细腻展现环境的凄清,“送寂寥”则写出诗人内心因之涌起的孤寂,与上句由远及近,进一步深化情感。第三句,“一夜不眠孤客耳”,点明主人公“孤客”身份,解释了前两句情感产生的缘由,突出了游子在雨夜中的孤独无眠。第四句,“主人窗外有芭蕉”,以“芭蕉”意象收束,雨打芭蕉的声音更添愁绪,将诗人的孤独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