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èn

朝代:唐作者:韩偓浏览量:1
qín
chāi
wǎng
duàn
cháng
tiáo
shǔ
zhǐ
liú
xiǎo
hóng
hèn
qíng
nán
huì
chù
lián
huā
kěn
jià
chūn
fēng

译文

秦地的玉钗白白地折断如长条的美玉,蜀地的纸张空留着红色的小字。深深恼恨事物情理难以领会之处,莲花不肯在春风中开放。

逐句剖析

"秦钗枉断长条玉":秦地的玉钗白白地折断如长条的美玉,

# 秦钗:此指宝钗。用秦嘉赠其妻徐淑宝钗事。

"蜀纸虚留小字红":蜀地的纸张空留着红色的小字。

# 虚:一作“空”。

"死恨物情难会处":深深恼恨事物情理难以领会之处,

# 会:领会、懂得。,难:一作“无”。,物情:物理人情。,死恨:长恨、痛恨。

"莲花不肯嫁春风":莲花不肯在春风中开放。

# 春风:喻指男子。春:一作“东”。,莲花:喻指女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恨》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开篇“秦钗枉断长条玉,蜀纸虚留小字红”,描绘了女子珍贵的秦钗折断,蜀纸上留下的小字也徒劳无功,暗示爱情的波折与无奈。后两句“死恨物情难会处,莲花不肯嫁春风”,女子怨恨世间物情难以捉摸,就如同莲花不愿嫁给春风,形象地表达出爱情的不得圆满。整首诗以蕴藉婉约的风格,通过对女子爱情遭遇的描写,深刻地抒发了女子内心的哀怨和无奈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闺怨爱情题材的七言绝句,借秦钗、蜀纸、莲花等意象,写出了女子在爱情中的痛苦与对命运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象征:“秦钗枉断长条玉”中,秦钗折断象征着女子爱情的破裂,以具体的物品象征抽象的情感挫折,使情感表达更具形象性。比喻:“莲花不肯嫁春风”,将女子比作莲花,春风比作爱情,暗示女子爱情的不得意,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表达更加含蓄委婉。

3. 分段赏析

“秦钗枉断长条玉,蜀纸虚留小字红”:首联通过对物品的描写来暗示爱情的挫折。“秦钗枉断长条玉”,秦钗通常是女子珍视的饰品,“枉断”表明其珍贵的秦钗毫无意义地折断了,这一意象象征着女子美好的爱情遭遇了破坏。“蜀纸虚留小字红”,蜀纸常用来书写情笺,女子在蜀纸上留下红色的小字,然而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虚留”二字体现出女子的努力白费,进一步强调了爱情的无奈,为后文女子的怨恨做铺垫。​“死恨物情难会处,莲花不肯嫁春风”:尾联直抒女子的怨恨。“死恨物情难会处”,女子极度怨恨世间物情难以捉摸,这里的“物情”既指爱情中的种种状况,也可引申为世间的人情世故,表达出女子对命运无常的不满。“莲花不肯嫁春风”,运用隐喻的手法,莲花在夏天开放,与春风无缘,诗人将女子比作莲花,春风比作她所期待的爱情,形象地写出女子爱情的不得圆满,深刻地抒发了女子内心的哀怨之情,使诗歌的情感达到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颀《题合欢》

下一篇:唐·岑参《蜀葵花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