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宿
zuì
chóu
màn
huán

朝代:宋作者:韩偓浏览量:3
宿
zuì
chóu
màn
huán
liù
zhū
qīng
hán
yōng
hóng
mèn
cuì
yǎn
qīng
luán
luó
kuàng
jiān
jīn
hàn
dàn
xuě
réng
shì
láng
gān
xiāng
yāo
gèng
chén
tán

译文

晚唐女子宿醉初醒带着离别的愁绪慢慢整理环形发髻,轻如蝉翼的衣服让身子有一点点寒冷,慵懒地照着镜子涂口红穿翠衣。装着蚕丝袜和装饰金莲花头饰,如雪肌肤在薄薄的纱衣下仿佛是玉石般润泽,在沉香与檀香的氛围下露出杨柳小纤腰婀娜的身姿。

逐句剖析

"宿醉离愁慢髻鬟":晚唐女子宿醉初醒带着离别的愁绪慢慢整理环形发髻,

# 髻鬟:环形发髻。古代中国妇女发式。,慢:胡乱,随便。,宿醉:隔夜犹存的余醉。

"六铢衣薄惹轻寒":轻如蝉翼的衣服让身子有一点点寒冷,

# 六铢衣:中国古代计量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六铢极言其轻。也指仙人之衣。

"慵红闷翠掩青鸾":慵懒地照着镜子涂口红穿翠衣。

# 青鸾:青鸟。古代创说中能帮人传递信息的仙鸟。这里指青铜鸾镜。

"罗袜况兼金菡萏":装着蚕丝袜和装饰金莲花头饰,

# 菡萏:指莲花。

"雪肌仍是玉琅玕":如雪肌肤在薄薄的纱衣下仿佛是玉石般润泽,

# 玉琅玕:玉石。

"骨香腰细更沈檀":在沉香与檀香的氛围下露出杨柳小纤腰婀娜的身姿。

# 沈檀:沉香与檀香。沈”通“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是唐代韩偓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描绘宿醉初醒的女子,带着离愁慢慢梳理发髻,身着轻薄衣衫,在微寒中慵懒地对着镜子梳妆,“愁”“慢”“寒”等字词,将女子的情绪、动作与环境氛围生动展现。下片聚焦女子身姿,罗袜配金莲装饰,雪肌如玉,腰肢纤细,散发着骨香与檀香气息,凸显其体态美与装饰美。全词以细腻笔触、华丽辞藻,全方位刻画女子形象,且在描绘中暗藏她因离愁而产生的慵懒与苦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约创作于860-880年,当时韩偓任职唐昭宗的兵部侍郎。宫廷尚绮靡,他写下诸多描绘女子裙裾脂粉之作供皇帝娱乐,此词即为其一,后收录于《尊前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情词。描绘了一位宿醉初醒、满怀离愁的女子晨起梳妆的慵懒模样,以及她婀娜多姿、冰肌玉骨的体态,体现了女子因离别而萦绕心头的惆怅情绪。

2. 写作手法

烘托:“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以“寒”字烘托环境清冷,衬出女子宿醉初醒的慵懒孤寂;用“红”“翠”色彩词勾勒妆容服饰,暗衬内心愁绪之重,使离愁别绪在视觉与触觉交织中更具感染力。多感官描写:上片“慢髻鬟”“六铢衣薄”“慵红闷翠”从视觉角度勾勒女子宿醉后的慵懒姿态与服饰妆容,“惹轻寒”以触觉传递环境清冷;下片“罗袜金菡萏”“雪肌玉琅玕”延续视觉描写,突出体态肌肤之美,“骨香”“沈檀”则以嗅觉渲染香气萦绕,全词通过视觉、触觉、嗅觉的叠加,全方位塑造出外表艳丽而内心愁苦的女子形象,使离愁别绪更具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此词上片聚焦宿醉初醒女子的面部神态、发髻、衣衫、面容等。“宿醉离愁慢髻鬟”,一个“愁”字点明女子满怀离情,“慢”字生动描绘出她慵懒整理发髻的动作,尽显惆怅之态;“六铢衣薄惹轻寒”,以轻薄衣衫与微寒之感烘托出女子的娇弱与孤寂;“慵红闷翠掩青鸾”,“红”“翠”描绘女子妆容,“慵”“闷”则强化了其因离愁而生的慵懒、烦闷心境。下片着重刻画女子的体态、身姿、腰身、肌肤和腿部。“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通过“罗袜”“金菡萏”“雪肌”“玉琅玕”等意象,细腻展现出女子体态的轻盈优美、肌肤的细腻润泽,质感十足;“骨香腰细更沈檀”,“骨香”“沈檀”从嗅觉角度营造氛围,凸显女子身姿的婀娜。

4. 作品点评

全词六句,从视觉、触觉、嗅觉等角度刻画女性形象,以精致文辞展现女子的形态与装饰之美。词中既写其罗袜、雪肌的外在姿容,亦通过“宿醉”“慵红闷翠”等细节,揭示因“离愁”而生的慵懒神态。她借重涂“沈檀”脂粉排遣心绪,看似沉溺于外在装点,实则以浮华表象掩盖内心苦涩,在艳丽辞藻中暗藏深沉的情感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与前诗均自《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数语融化而出。

清文人丁绍仪

# 慵红闷翠,易安之祖。

明戏曲理论家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

# 藻丽。

明文人周珽《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五十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程垓《折红英》

下一篇:宋·刘克庄《朝天子·宿雨频飘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