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qiū
jìn
zhí

朝代:唐作者:韩偓浏览量:1
xīng
dǒu
shū
míng
jìn
lòu
cán
fēng
hòu
píng
lán
huò
xiè
jīn
pán
lěng
yuè
shè
zhū
guāng
bèi
què
hán
tiān
chèn
lóu
tái
lǒng
yuàn
wài
fēng
chuī
guǎn
xià
yún
duān
cháng
qīng
zhǐ
wèi
cháng
mén
wèi
shí
jūn
chén
huì
nán

译文

星斗稀疏明亮,宫中漏壶将残,紫泥封诏后独自倚靠着栏杆。露水和着玉屑,金盘冰冷,月光照射,贝阙透着寒光。天空衬托着楼台,笼罩在苑囿之外,风把歌管之声从云端吹下。司马相如只为长门作赋,不懂得君臣相遇的艰难。

逐句剖析

"星斗疏明禁漏残":星斗稀疏明亮,宫中漏壶将残,

# 禁漏:宫中计时漏刻。,疏明:指疏淡的光辉。,星斗:此处泛指天上的星星。

"紫泥封后独凭阑":紫泥封诏后独自倚靠着栏杆。

# 紫泥:古人以泥封书信,泥上盖印。皇帝诏书则用紫泥。后即以指诏书。

"露和玉屑金盘冷":露水和着玉屑,金盘冰冷,

"月射珠光贝阙寒":月光照射,贝阙透着寒光。

# 珠光:珍珠的光华。此处指明洁耀眼的光芒。

"天衬楼台笼苑外":天空衬托着楼台,笼罩在苑囿之外,

"风吹歌管下云端":风把歌管之声从云端吹下。

# 歌管:谓唱歌奏乐。

"长卿秪为长门赋":司马相如只为长门作赋,

"未识君臣际会难":不懂得君臣相遇的艰难。

# 际会:机遇,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中秋禁直》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天复元年(901)中秋,时值韩偓在宫中值夜。前六句以细腻笔触描绘禁中秋夜之景:疏星残漏、玉露金盘、珠光贝阙、楼台歌管,极写宫廷的华美与清冷;尾联反用司马相如为陈皇后作《长门赋》之典,暗含对自身政治处境与君臣关系的复杂感慨。全诗融富丽之景与深沉之思于一体,在宫廷应制诗中别具孤寂苍凉的意蕴,体现了晚唐士人对政治现实的微妙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通过描写星斗、禁漏、露、月、楼台、歌管等宫廷景物,如“星斗疏明禁漏残”“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阙寒”等句,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情感。用典:“长卿秪为长门赋,未识君臣际会难”运用司马相如作《长门赋》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君臣关系和自身境遇的感怀,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2. 分段赏析

“星斗疏明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阑”:开篇描绘了中秋夜宫中的景象,星斗稀疏明亮,宫中的滴漏即将滴尽,点明了时间是深夜。“紫泥封后”说明诗人刚刚完成了宫中的事务,“独凭阑”则刻画了诗人独自一人凭栏的形象,为全诗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阙寒”:这两句进一步描写宫中的景物。露水如同玉屑般落在冰冷的金盘上,月亮的光辉照射在如珠光般的宫殿上,更显寒冷。“冷”“寒”二字不仅写出了景物的特点,也烘托出了一种清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天衬楼台笼苑外,风吹歌管下云端”: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宫廷景色。天空映衬着楼台,笼罩在苑外,微风送来歌管之声,仿佛是从云端飘下。描绘出宫廷的宏伟壮观和歌舞升平,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外界的隔绝。“长卿秪为长门赋,未识君臣际会难”:最后两句用典,司马相如为陈皇后作《长门赋》,虽有才华却未能真正理解君臣际会的艰难。诗人借这个典故,抒发了自己对君臣关系、人生境遇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无奈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出塞》

下一篇:唐·王维《资圣寺送甘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