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宿春山逐陆郎":接连几夜在春日的山中追随友人陆郎,
# 陆郎:袁术常呼陆续为陆郎。,逐:一作共。,宿:一作度。
"清明时节好烟光":正值清明时节,眼前一片美好的烟雾云光。
# 烟:一作风。
"归穿细荇船头滑":归来时船头划过细细的水草滑溜溜的,
# 细荇:细:一作绿。荇菜。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具心形叶和香蕉似簇生块茎。茎细长,节上生根,沉没水中。叶对生,漂浮水面。夏秋开黄花。嫩茎可食,全草入药。,归:一作细。
"醉踏残花屐齿香":带着醉意踩着残败的花朵,木屐齿间都沾染了花香。
# 屐齿:古代人所穿用麻绳所纳的鞋的鞋底。
"风急岭云飘迥野":风势急促,山岭上的云朵飘向远方旷野,
# 飘:一作翻。
"雨余田水落方塘":雨后初晴,田间的水流入方形的池塘。
# 余:一作馀。
"不堪吟罢东回首":吟完诗不禁向东回首,
# 东:一作重。
"满耳蛙声正夕阳":满耳都是蛙声,此时正是夕阳西下之时。
唐代诗人
来鹄(?~883?),唐代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家境贫寒,才情出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潜心诗文。师法韩柳文章,大中、咸通年间颇负才名,却屡举进士不第。广明元年,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他西奔荆、襄避难,中和年间南归,客死于扬州。来鹄怀才不遇,辗转漂泊,故其诗多写羁旅之思、落魄之感,亦有关注民生疾苦之作。诗作风格清丽、情感深沉。代表作品有《寒食山馆书情》《子规》《梅花》等。《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出游题材的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清明时节,于春山相伴同游多日。归途中,小船在细荇间穿梭,船头顺滑;醉酒后,脚踏残花,屐齿留香。还展现了风急时岭云飘向迥野,雨后田水落入方塘的画面。最后,诗人吟诗罢回首东望,满耳是夕阳下的蛙声。表达了诗人对清明出游所见美好景色的喜爱以及游玩结束时的淡淡惆怅之情。
2. 分段赏析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点明时间、事件和背景。“几宿春山”描绘出诗人与友人在山中度过的惬意时光,“逐陆郎”则体现出一种随性、洒脱的交友状态。“清明时节好烟光”描绘出清明时节山中烟雾缭绕、景色宜人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让人感受到春日的生机与美好。“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描写了归途中的情景。“归穿细荇船头滑”,诗人乘坐小船归来,船头划过细细的水草,显得滑溜溜的,生动地展现了归途的动态感。“醉踏残花屐齿香”,带着醉意踩着残败的花朵,木屐齿间都沾染了花香,从嗅觉的角度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美好和诗人的悠闲惬意,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描绘了田园风光。“风急岭云飘迥野”,风势急促,山岭上的云朵飘向远方旷野,画面开阔而富有动感,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与壮阔。“雨余田水落方塘”,雨后初晴,田间的水流入方形的池塘,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以声衬静,更增添了春日的宁静与美好。“不堪吟罢东回首”,诗人吟完诗不禁向东回首,流露出对这美好时光的不舍。“满耳蛙声正夕阳”,此时正是夕阳西下之时,满耳都是蛙声,以蛙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同时也暗示了春日的时光正在悄然流逝,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
上一篇:唐·李白《东鲁见狄博通》
下一篇:唐·李颀《送刘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