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庆东原·西皋亭适兴

朝代:元作者:薛昂夫浏览量:3
xīng
wèi
cuī
bài
huān
yīn
sòng
jiǔ
lái
jiǔ
hān
shí
shī
xìng
rán
zài
huáng
huā
yòu
kāi
zhū
yán
wèi
shuāi
zhèng
hǎo
wàng
huái
怀
guǎn
shèn
yǒu
jiān
zhōu
páng
xiè

译文

兴致常常被催租事破坏,快活也常为送酒人带来。醉醺醺时,诗兴依然存在。菊花又盛开,人也未衰老,就应该把世事忘怀。管他有什么监州来碍手碍脚,只要有螃蟹朵颐,便是我平生一快。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作家

薛昂夫(1267?~1350?),元代散曲作家。原名薛超吾,为其蒙古姓名,以第一字为姓,字昂夫,号九皋,汉姓随其父姓马,故又称马昂夫、马九皋,回鹘(今维吾尔族)人,定居隆兴(今属江西南昌)。早年师从刘辰翁,曾任江西行省令史、佥典瑞院事、太平路总管等职,后以秘书监卿致仕。其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曲,整体风格疏宕豪放,题材主要以咏史叹世、乐隐乐闲为主。其怀古与游赏之曲也富有特色,豪放中又见华美。现存散曲作品有小令65首,套数3篇,见录于《阳春白雪》《太平乐府》《乐府群珠》等集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此曲起首二句,将古代两则有关重阳节的著名典故巧妙地做了对比,以工整的对仗和紧密相连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叙述和议论。其一见载于惠洪《冷斋夜话》:北宋潘大临善作诗,然家甚贫。其友临川人谢逸曾写信问:近新作诗否?大临答云: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蔽翳。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来,遂败意。只此一句奉寄。这就是著名的一句诗的故事。其二出自萧统《陶渊明传》: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作者未必生活中真有如潘大临那样催租人至的扫兴遭遇,这里的兴为催租败,只不过是对日常生活中各种俗务的典型性反映。本言适兴而先言兴败,目的是突出欢因送酒来。后一句因为有了前一句的铺垫,更加淋漓尽致地反衬出作者好酒酣酒快意欣喜的情态。这就是创作中的欲扬先抑手法。所以第三句顺势点出酒酣时诗兴依然在。尽管不如意事如催租般拂人情兴,但只要有酒大醉,借助其神奇的功力,结果诗兴依然在。这便将作者桀骜放旷的豪情和盘托出。如果说首二句败兴和尽兴的对比突出了人世间雅与俗的尖锐对立,那么中间黄花又开和朱颜未衰二句则在红黄对比之中,尽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菊花之盛开上承陶渊明九月九满手把菊之典。红颜未衰,则是作者表明自己是个充满生活热情的人,而不是个万念俱灰、毫无易趣的行尸走肉。如此秋高气爽的好时节,如何好的人生阶段,正好忘怀。作者的酒兴、诗兴,都是摒除人世干扰,忘怀的结果。忘怀的根据,一是黄花又开,二是朱颜未衰。前者代表了西皋亭适兴的佳令和美景,后者则是作者壮志未消,意欲有所作为的内心世界的发露。小令至此,适兴的题目已经缴足,妙在结尾又添上了两句奇纵的豪语:管甚有监州,不可无螃蟹。这里又是用典。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载: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这则典故颇为疏狂放逸的文人所称道,如苏轼就有欲向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的诗句。作者将钱昆有螃蟹、无监州的条件略作改动,管甚有监州,说明就是有监州在旁也没有什么了不得,显示了蔑视官场桎梏的气概。而螃蟹也是重阳节令之物,马致远《夜行船秋思》套数中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就是一证。《世说新语》载东晋的狂士毕卓,曾有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的豪言。此曲中的不可无螃蟹,正是欢因送酒来的重申和补充。末尾的这两句,同毕卓的豪言快语在精神气质上是毫无二致的。曲子表现出作者颇为疏狂放逸的文人性格和蔑视官场桎梏的气概。全曲活用典故,一气呵成,毫无滞涩生硬之感。其横放豪纵,深得散曲曲体的意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孙华孙《风山怀古三首》

下一篇:元·滕宾《普天乐·翠荷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