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门鸡犬山前住":柴门内鸡鸣狗吠,菜农在山前居住。
# 紫:一作柴。
"笑语听伛背园父":一个驼背菜农的阵阵欢声笑语。
# 伛背园父:驼背的菜农。伛背,驼背。
"辘轳边抱瓮浇畦":老农用辘轳汲水,抱着瓦罐浇灌田地,
# 畦:指菜地。,瓮:一种盛水或酒的陶器,口小腹大。,辘轳:民间一种安装在井架上绞绕汲水索的起重机具。
"点点阳春膏雨":点点阳春时节及时雨。
# 膏雨:如膏的春雨。俗谚“春雨贵如油”,故称。
"【":【幺
"】":】
"菜花间蝶也飞来":菜花间蝴蝶飞来,
"又趁暖风双去":又在和煦的春风中双双飞去。
"杏梢红韭嫩泉香":泉水清香,韭菜鲜嫩,红杏枝头春意浓,
"是老瓦盆边饮处":在老瓦盆边饮酒的地方。
# 瓦盆:古时一种粗糙的陶盆。
元代散曲家
冯子振(1253?~1314?),元代散曲家。字海粟,号瀛州客、怪怪道人,祖籍攸州(今湖南攸县)。大德进士,曾任集贤待制、承事郎等职。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其所作散曲小令,或写个人闲适生活,或叹世、羡仙,或即景生情、抒怀写志,或登临感兴、吊古伤时。其散曲风格豪放,辞采壮丽。贯云石在《阳春白雪序》中评其散曲风格为“豪辣灏烂,不断古今”。冯子振的散曲,所用曲牌较为单一,但是创作内容丰富。著有《海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田园题材的散曲。借山前柴门、鸡犬笑语、园父抱瓮浇畦、菜花蝶飞、杏红韭嫩、瓦盆饮酒等景象,描绘了理想化的田园生活,展现了菜农的隐逸情趣,表达了对摒弃机心、恬淡闲适生活的赞美。
2. 写作手法
用典:“辘轳边抱瓮浇畦”暗用《庄子·天地》中子贡遇老农的典故。典故中老农拒绝使用桔槔等机械,认为“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曲中借此呼应菜农摒弃机巧、坚守本真的生活态度,强化了隐逸主题的表达。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柴门鸡犬山前住”起笔,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田园居所图景。柴门、鸡犬、山前,寥寥数字便搭建起朴素的生活场景,透着几分与世无争的恬淡。“笑语听伛背园父”一句,既写出园父的身形特征,又以“笑语”二字传递出其生活的闲适与满足,让人物形象初显鲜活。“辘轳边抱瓮浇畦,点点阳春膏雨”两句,暗藏深意。“抱瓮浇畦”化用《庄子・天地》中汉阴老圃的典故,园父摒弃省力的机械,坚持用古朴的方式劳作,可见其对纯粹生活的坚守,不存机心。而“阳春膏雨”既点出时节与雨水的珍贵,又似为园父的劳作增添了几分温润的诗意,让劳作场景少了艰辛,多了自然的馈赠之感。下片“菜花间蝶也飞来,又趁暖风双去”,将笔触转向田园中的生灵。菜花盛放,蝴蝶被吸引而来,又趁着暖风双双离去,动静相衬,为田园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这两句以景衬情,进一步烘托出田园生活的美好与自在。“杏梢红韭嫩泉香,是老瓦盆边饮处”则聚焦于园父的生活乐趣。杏梢泛红,韭菜鲜嫩,泉水清冽,从视觉、味觉、嗅觉多感官角度,描绘出田园物产的清新美好。而“老瓦盆边饮处”,则将园父自斟自饮的画面勾勒出来,简朴的器具与自然的馈赠相映,尽显其超然物外的恬淡心境。这正是元代文人在现实碰壁后所向往的精神归宿,园父也由此成为元曲中经典的隐逸者形象之一。
# 此曲表现菜农辛勤愉快的劳动和丰收的喜悦。写景朴实自然,一派生机;写人形象鲜明,呼之欲出。
不详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邓元煊《元曲:彩图版》
上一篇:元·马钰《清心镜 赠小李仙》
下一篇:元·马钰《桃源忆故人 赠李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