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yǒu
rén
shòu
nán
líng
lìng

朝代:唐作者:秦韬玉浏览量:1
gòng
yán
chóu
shì
zhuó
bēi
kuàng
zhí
xián
wǎng
cái
xiàn
wèi
wéi
lóng
huà
chú
shū
yóu
fèng
xián
lái
huā
míng
驿
yān
zhī
nuǎn
shān
jiāng
tíng
yǎn
huà
kāi
xīn
shī
bié
chù
xiè
jiā
lín
shuǐ
yǒu
chí
tái

译文

大家都说忧愁的时候适合饮下离别的酒,更何况你有大才却去担任一个小小的南陵令,这实在是有些屈才。你向朝廷献上文章却没能像蛟龙般飞黄腾达,但幸运的是,你接到了朝廷任命你为南陵令的诏书,这也算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驿路上鲜花盛开,颜色如燕脂般温暖艳丽,江亭旁的山峦像一幅展开的绚丽画卷。不要把新诗题在别处,谢家临水的地方有池台,正适合你题诗留念。

逐句剖析

"共言愁是酌离杯":大家都说忧愁的时候适合饮下离别的酒,

"况值弦歌枉大才":更何况你有大才却去担任一个小小的南陵令,这实在是有些屈才。

"献赋未为龙化去":你向朝廷献上文章却没能像蛟龙般飞黄腾达,

"除书犹喜凤衔来":但幸运的是,你接到了朝廷任命你为南陵令的诏书,这也算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花明驿路燕脂暖":驿路上鲜花盛开,颜色如燕脂般温暖艳丽,

"山入江亭罨画开":江亭旁的山峦像一幅展开的绚丽画卷。

"莫把新诗题别处":不要把新诗题在别处,

"谢家临水有池台":谢家临水的地方有池台,正适合你题诗留念。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友人罢举授南陵令》是唐代诗人秦韬玉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以送别友人罢科举后赴任南陵令为主题,诗中运用“献赋”“紫凤衔书”等典故,巧妙展现友人出众的文学才华,也饱含对其仕途的美好期许。在写作手法上,“花明驿路燕脂暖,山入江亭罨画开”以明艳笔触勾勒旅途美景,绘出绚丽画面;结尾劝友人将新诗留于谢家临水池台,借景传情,情意深长。全诗融典故、写景、抒情于一体,既表达惜别之意,又传递真挚祝福,展现出秦韬玉诗歌典雅细腻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秦韬玉(?~?),唐代诗人。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中和间从僖宗至蜀,赐进士出身,后依附宦官,官工部侍郎。秦韬玉少有辞藻,擅长歌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谓其“恬和浏亮”,尤长于七律。其诗构思奇巧,语言清雅,意境浑然,多有佳句,艺术成就很高。代表作品有《织锦妇》《贵公子行》《天街》《豪家》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秦韬玉送别友人赴任南陵令时的寄情之作。在唐代,不少举子落第后,往往需依靠荐举或征辟谋求仕途。诗中的友人科举失意,却凭借自身才学获授南陵令一职。秦韬玉借送别之际,既表达对友人长期怀才不遇的深切慰藉,也寄寓了对其赴任新职、施展抱负的殷切期许,字里行间饱含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与美好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送别场景与赴任之景,表达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慰藉及新职期许。

2. 写作手法

用典:“莫把新诗题别处,谢家临水有池台”巧用谢灵运典故。谢灵运为南朝山水诗鼻祖,其家族在会稽有“谢公池”等胜迹,常以山水为灵感创作。作者在此以“谢家池台”代指南陵山水,劝友人将诗作留存当地,既赞赏其文学才华可与谢灵运媲美,也借山水灵韵,寄寓对友人在南陵任上既能以诗扬名,又能施展政治抱负、造福一方的双重期许。

3. 分段赏析

首联“共言愁是酌离杯,况值弦歌枉大才”点明送别愁绪与对友人屈才的惋惜。以“离杯”寄托惜别愁绪,直言友人“弦歌枉大才”,慨叹其才华未得科举赏识,“况值”加强语气,凸显出诗人对友人境遇的不平与怜惜。颔联“献赋未为龙化去,除书犹喜凤衔来”,借“龙化”“凤衔”典故,以“龙化去”喻科举成功,“凤衔来”指朝廷任命。既惋惜友人科举失意,又以获任喜讯相慰,暗含宽慰与期许,情感丰富。颈联“花明驿路燕脂暖,山入江亭罨画开”描绘“花明驿路”“山入江亭”之景,以明艳胭脂色的繁花、如画的山水,勾勒出送别场景的清丽雅致,营造唯美意境,也暗含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尾联“莫把新诗题别处,谢家临水有池台”,化用谢灵运典故,劝友人将诗作留存南陵谢家池台,既寄寓对其文学才情的赞赏,也暗含对友人在任上施展抱负、成就政绩的美好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赠裴迪》

下一篇:唐·王建《新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