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ī
jǐn

朝代:唐作者:秦韬玉浏览量:1
táo
huā
xīn
yǒu
jìng
céng
huà
méi
zhǐ
kǒng
qīng
suō
nán
zuò
xiān
shǒu
biàn
shēng
zhī
chán
qiǎo
jiàn
shuāng
pán
dài
lián
yàn
xié
xián
xiǎo
zhé
zhī
háo
guì
duī
chóu
chè
lián
xīn

译文

每日都在寻觅像桃花般新奇的织锦花样,虽有镜子,却哪里顾得上画眉。只担心手中的轻梭难以织出完整的锦匹,怎会推辞让纤纤玉手长满茧子。合蝉巧妙地间隔在双盘带之间,联雁斜斜地衔着小折枝。豪贵们在乐曲演奏完后大堆赏赐,可怜织锦妇辛苦劳作的一丝丝努力。

逐句剖析

"桃花日日觅新奇":每日都在寻觅像桃花般新奇的织锦花样,

"有镜何曾及画眉":虽有镜子,却哪里顾得上画眉。

"只恐轻梭难作匹":只担心手中的轻梭难以织出完整的锦匹,

"岂辞纤手遍生胝":怎会推辞让纤纤玉手长满茧子。

"合蝉巧间双盘带":合蝉巧妙地间隔在双盘带之间,

"联雁斜衔小折枝":联雁斜斜地衔着小折枝。

"豪贵大堆酬曲彻":豪贵们在乐曲演奏完后大堆赏赐,

"可怜辛苦一丝丝":可怜织锦妇辛苦劳作的一丝丝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织锦妇》是唐代诗人秦韬玉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织锦妇女的辛勤劳作为核心,刻画了她们每日探寻新奇纹样、双手生茧却依旧劳作的情景。诗中“合蝉巧间双盘带,联雁斜衔小折枝”两句,尽显织锦工艺的精妙;而“豪贵大堆酬曲彻,可怜辛苦一丝丝”的对比,则揭露了豪贵对底层女性劳动成果的剥削。全诗语言洗练,情感恳切,巧用比兴手法,寄寓着秦韬玉对劳动妇女的悲悯。其语言风格上,以“生胝”“一丝丝”等细节强化感染力,语言洗练而情感恳切。诗中“可怜辛苦一丝丝”与史料记载的安乐公主奢靡服饰形成阶层反差,折射出中晚唐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秦韬玉(?~?),唐代诗人。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中和间从僖宗至蜀,赐进士出身,后依附宦官,官工部侍郎。秦韬玉少有辞藻,擅长歌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谓其“恬和浏亮”,尤长于七律。其诗构思奇巧,语言清雅,意境浑然,多有佳句,艺术成就很高。代表作品有《织锦妇》《贵公子行》《天街》《豪家》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讽喻诗​​。此诗描写了织锦女子​​日夜辛劳、精工细作​​却​​所得微薄​​的生存境况,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血汗被掠夺​​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权贵阶层奢靡享乐、不劳而获​​的社会不公的尖锐批判。

2. 写作手法

对比:“豪贵大堆酬曲彻,可怜辛苦一丝丝”,“豪贵大堆酬曲彻”描绘出权贵阶层为享乐一掷千金、用“大堆”财物酬谢的奢靡场景;“可怜辛苦一丝丝”则聚焦织锦妇的劳动,以“一丝丝”强调其每一寸织物都凝聚着日复一日的辛劳与血汗。豪贵的“大堆”财富与织锦妇的“一丝丝”辛苦形成数量上的悬殊对比,权贵的轻松享乐与底层妇女的繁重劳作形成境遇对比。这种对比直击社会不公,织锦妇耗尽心力的劳动成果,最终仅换来与付出极不相称的回报,深刻揭露了晚唐时期阶级剥削的残酷,也强化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同情,让批判现实的主题更具冲击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桃花日日觅新奇,有镜何曾及画眉。”诗人开篇描述织锦妇每日都在为织锦的花样寻找新奇的设计,以至于有镜子却无暇顾及画眉。此联从侧面表现出织锦妇全身心投入到织锦工作中,为了织出令豪贵满意的锦,连基本的梳妆打扮都顾不上,突出其工作的专注和忙碌。颔联:“只恐轻梭难作匹,岂辞纤手遍生胝。”这两句进一步刻画织锦妇的心态和辛苦。她担心手中的轻梭难以织出完美的锦匹,所以不辞辛劳,哪怕纤纤玉手都长满了茧子。“只恐”体现出她对工作的担忧和责任感,“岂辞”则表现出她为了完成工作甘愿吃苦的精神,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她劳作的艰辛。颈联:“合蝉巧间双盘带,联雁斜衔小折枝。”诗人描绘织锦妇织出的锦缎图案,合蝉巧妙地间隔在双盘带之间,联雁斜斜地衔着小折枝,图案精巧细致。这两句通过对织锦图案的描写,展示了织锦妇高超的技艺,也从侧面反映出她为了织出精美锦缎所付出的努力。尾联:“豪贵大堆酬曲彻,可怜辛苦一丝丝。”此联将豪贵们在乐曲演奏完毕后随意大堆赏赐的行为,与织锦妇辛苦一丝一丝织锦的情景形成强烈对比。“可怜”一词直接表达出诗人对织锦妇的同情,批判了豪贵们不珍惜劳动成果、奢靡浪费的行为,使诗歌主题得到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牛峤《忆江南·红绣被》

下一篇:唐·崔璞《奉酬皮先辈霜菊见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