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市虽求利":进入集市虽然是想求得利益,
"怜君意独真":但怜惜你的心意格外纯真。
"欲将寒涧树":把生长在寒冷山涧中的松树挖出来,
# 寒涧树:生长在寒冷涧边的树木,指松树。,将:语助词。,欲:一作“㔉”(zhǔ),砍,斫。
"卖与翠楼人":卖给富贵人家装饰华美的楼中人。
# 翠楼:华丽的楼阁,又指旗亭酒楼类场所。
"瘦叶几经雪":松叶细瘦,历经多次风雪,
"淡花应少春":花朵清淡,应该很少有春天的气息。
# 应少春:大略也见不到几许春意。
"长安重桃李":长安城中看重的是桃李花,
"徒染六街尘":这松树白白地沾染了长安街道上的灰尘。
# 六街:指长安城中左右的六条大街。这里泛指闹市街区。,徒:白白地。
唐代诗人
于武陵(?~?),唐代诗人。或说名邺,以字行,京兆杜曲(今陕西西安)人。大中时举进士不第,遂携书琴往来商洛、巴蜀之间,不慕荣利,隐居自适。后欲隐居潇湘未果,归老嵩阳。于武陵工诗,尤擅五律,诗的内容以写景送别为主,同时寄寓乡思友情。其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辛文房称其“诗多五言,兴趣飘逸多感。每终篇一意,策名当时”。代表作有《赠卖松人》《早春山行》等。著有《于武陵诗》《于邺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咏物寄兴之作。诗中描绘了卖松人对松树凌霜傲雪之姿的倾慕,他自寒涧采松枝,怀揣憧憬奔赴长安,试图售与权贵,却因长安权贵偏爱秾艳花卉,致使松树无人问津。诗人以细腻笔触刻画这一戏剧性场景,体现了卖松人的无奈与失落,字里行间流露深切同情。实则以小见大,借卖松困境,营造出贤才不遇的悲凉氛围,尖锐地表达了对昏庸当权者不识人才的嘲讽。联系诗人仕途失意、淡泊名利的经历,此诗更是其借物抒怀的自喻,将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慨与对现实的批判熔铸一体,极具思想深度与艺术张力。
2. 分段赏析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入市虽求利”点明了卖松人的行为目的,他进入集市是为了求取利益。然而,“怜君意独真”则转折出诗人对他的态度,诗人怜惜他这份心意格外纯真。在世俗的眼光中,进入集市求利可能被视为一种庸俗的行为,但诗人却能透过现象看到卖松人的真诚,这种独特的视角体现了诗人的慧眼和对人性美好的关注。“劚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劚将寒涧树”描述了卖松人的具体行为,他把生长在寒冷山涧中的松树挖出来。“寒涧树”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质,生长在寒冷的环境中,历经风雪洗礼,却依然挺立。而“翠楼人”则代表着富贵、奢华的生活,他们居住在华丽的楼阁中,享受着世间的荣华富贵。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暗示了松树的高洁品质与富贵人家的生活环境之间的不协调,为后文的批判埋下伏笔。“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瘦叶几经雪”描绘了松树的叶子细瘦,经历了多次风雪的洗礼。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松树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它依然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淡花应少春”则进一步强调了松树的清淡、素雅,它不像桃李花那样繁花似锦,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这两句诗通过对松树外形的描写,赞美了松树的高洁品质,同时也与前文对卖松人的纯真心意相呼应。“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长安重桃李”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上趋炎附势、不重真才实学的不良风气。长安作为当时的繁华都市,人们看重的是那些外表艳丽、却缺乏内在品质的桃李花,而像松树这样具有高洁品质的事物却被冷落。“徒染六街尘”则表达了诗人对松树不被赏识的惋惜之情,松树即使被带到长安,也只是白白地沾染了街道上的灰尘,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这两句诗对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真才实学的崇尚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 便见是滞货。此不专为卖松而发。
清黄周星《唐诗快》卷十
# 卖松人有何可赠?寄托之旨,言外自见。虽浅近,取其有意。
清屈复《唐诗成法》卷五
# 所卖非所需。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十二
# 俗尚卑靡,而孤高者不投人好,言下慨然。
清于庆元《唐诗三百首续选》
#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于诗寄慨深矣。寒松与翠楼,格不相入,卖松者但为己谋,不为松谅,作者故赠诗警之。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乙编
上一篇:唐·吴仁璧《金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