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各万里":孤云在南北万里之间飘荡,
"有云心更闲":看似悠闲自在。
# 更:愈,越。,云:一作时。
"因风离海上":它凭借着风势离开海上,
# 因:凭借,趁。
"伴月到人间":伴随着月亮来到人间。
"洛浦少高树":洛浦一带很少有高耸的树木,
# 高:一作佳。,洛浦:洛水边。传说为洛神出没处。曹植《洛神赋》言,他于洛川见洛神。
"长安无旧山":长安城中也没有旧日的山峦。
"裴回不可驻":孤云徘徊着无法停留,
# 驻:停留。,裴回:同徘徊,往返回旋。
"漠漠又空还":在空旷迷茫中又独自返回。
# 漠漠:云灞漫的样子。
唐代诗人
于武陵(?~?),唐代诗人。或说名邺,以字行,京兆杜曲(今陕西西安)人。大中时举进士不第,遂携书琴往来商洛、巴蜀之间,不慕荣利,隐居自适。后欲隐居潇湘未果,归老嵩阳。于武陵工诗,尤擅五律,诗的内容以写景送别为主,同时寄寓乡思友情。其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辛文房称其“诗多五言,兴趣飘逸多感。每终篇一意,策名当时”。代表作有《赠卖松人》《早春山行》等。著有《于武陵诗》《于邺诗》。
1. 分段赏析
“南北各万里,有云心更闲”,“南北各万里”描绘出孤云飘荡范围之广,空间跨度极大,给人以辽阔孤寂之感。“心更闲”运用拟人,赋予云以人的闲适心态,实则暗示诗人表面看似自在,内心却饱含漂泊的孤寂,在炼字上,“闲”字耐人寻味,为全诗定下孤寂却又故作洒脱的基调。“因风离海上,伴月到人间”,写孤云因风从海上飘离,伴着月亮来到人间,描绘其漂泊的行踪,暗示诗人自身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境遇,借孤云的飘荡,抒发内心的漂泊之苦和身世之叹。“洛浦少高树,长安无旧山”,从内容主题角度,诗人以洛浦长安之地,暗示自己在仕途上没有依靠。洛浦少高树,长安无旧山,象征着自己无处扎根,表现出怀才不遇的苦闷,同时也隐含对前途迷茫的怅惘之情。“裴回不可驻,漠漠又空还”,运用叠词“漠漠”,渲染出一种空阔、寂寥的氛围,从语言风格上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写孤云徘徊却无法停留,只能空自返回,进一步强化诗人漂泊无依、无处容身的孤寂落寞,将情感推向高潮。
上一篇:唐·戴叔伦《泊雁》
下一篇:唐·李山甫《寄太常王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