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án
yuán
shī
shǒu

朝代:明作者:李梦阳浏览量:2
zhuàng
shí
diào
chén
yāng
lǎo
nǎi
nóng
zhí
tián
shì
zhōng
rán
gǎn
shuāng
yuán
liǎn
lín
huā
shǒu
yán
shuāng
jìng
yóu
xiáng
zài
tiān
yàn
què
yuè
péng
hāo
zhuó
shí
mǎn
ér
jìng
yán
fàn
niú
jīn

译文

年轻力壮的时候摆脱了世俗事务的束缚,年老了之后就从事起了农事。正赶上这一年的田间农事结束了,心中忧伤地感受到了霜露的降临。原野上原本繁茂的草木随着日子过去而渐渐收敛,树林中的花朵不再保持原来的样子。严霜将空中浮游的雾气都涤荡干净,翱翔的天鹅在天空的道路上。鴳雀在蓬蒿之间跳跃,可即便努力啄食也难以填饱自己的嗉囊。而我最终又能说些什么呢,喂饱了牛,抒发我如今内心的情怀。

逐句剖析

"壮时掉尘鞅":年轻力壮的时候摆脱了世俗事务的束缚,

"老乃即农务":年老了之后就从事起了农事。

"值兹田事终":正赶上这一年的田间农事结束了,

"怛然感霜露":心中忧伤地感受到了霜露的降临。

"原萋日以敛":原野上原本繁茂的草木随着日子过去而渐渐收敛,

"林华不守故":树林中的花朵不再保持原来的样子。

"严霜净游气":严霜将空中浮游的雾气都涤荡干净,

"翔鹄在天路":翱翔的天鹅在天空的道路上。

"鴳雀跃蓬蒿":鴳雀在蓬蒿之间跳跃,

"啄食不满嗉":可即便努力啄食也难以填饱自己的嗉囊。

"而予竟何言":而我最终又能说些什么呢,

"饭牛发今素":喂饱了牛,抒发我如今内心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田园杂诗五首(其四)》是明代诗人李梦阳所作的一首诗。此诗围绕着诗人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自然变化的思考。首句写诗人年轻时摆脱世俗,年老投身农事;次句在农事结束时,因霜露而伤感时光;第三句描绘原野树林由盛转衰,以严霜、翔鹄、鴳雀等景象暗示不同境遇;尾句写诗人无言,借喂牛抒发内心情怀。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将诗人的人生感悟、对自然变化的观察与思考巧妙融合。借景抒情与对比手法的运用,使情感表达细腻而深刻。诗中既有对过去生活的回顾,又有对当下境遇的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文学家

李梦阳(1473~1530),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号空同子,祖籍河南扶沟。弘治进士,历官户部郎中、江西提学副使等职,天启初追谥景文。李梦阳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前七子”,是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又与何景明、徐祯卿等号称“十才子”。其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为矫“台阁体”之流弊,他标举汉魏盛唐,强调真情,重视格调,肯定“真诗乃在民间”。著有《空同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壮时掉尘鞅,老乃即农务”,“掉尘鞅”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年轻时摆脱世俗事务束缚的状态,“即农务”则表明年老后投身农事,此句以时间为线索,叙述人生不同阶段的选择,流露出对过去超脱世俗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下农事生活的一种顺应。次句“值兹田事终,怛然感霜露”,“值兹田事终”点明时间节点,在田间劳作结束之时,“怛然感霜露”则表达出诗人心中忧伤地感受到霜露的降临,借景抒情,霜露既代表着季节的变化,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第三句“原萋日以敛,林华不守故”,“原萋”描绘了原野曾经的繁茂,“日以敛”表明随着时间推移,原野渐渐枯萎,“林华不守故”说的是树林中的花朵不再保持原来的样子,纷纷凋谢。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变化的描写,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时光的无情,万物由盛转衰的规律,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严霜净游气,翔鹄在天路”同样是第三句的内容,“严霜净游气”描绘了严霜使空中浮游的雾气消散干净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纯净的氛围,“翔鹄在天路”则写出了天鹅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画面,象征着一种高远、自由的境界,与前文的衰败之景形成对比,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由和高远境界的向往。“鴳雀跃蓬蒿,啄食不满嗉”为尾句前两句,“鴳雀跃蓬蒿”刻画了鴳雀在蓬蒿间跳跃的形象,“啄食不满嗉”写出鴳雀努力觅食却难以填饱肚子的情景,这两句诗以鴳雀的渺小和艰难生存,与前文的“翔鹄”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不同的人生境遇和追求。尾句“而予竟何言,饭牛发今素”,“而予竟何言”表达出诗人面对这一切,不知该说些什么的复杂心情,或许是对人生的无奈,或许是对世事的感慨,“饭牛发今素”则表明诗人通过喂牛这样的农事活动来抒发自己当下内心的情怀,将情感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劳作之中,使情感表达更加真实、质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朱栴《浪淘沙·秋》

下一篇:明·金幼孜《蓟门烟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