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éi
kǎo
gōng
wáng
yuán
wài
chéng
dōng
chí
tíng
yàn

朝代:唐作者:钱起浏览量:1
shuāng
jǐn
zhàng
láng
jué
jìng
yǒu
lín
táng
jìng
shū
qún
péng
kāi
shī
zhòng
fāng
qíng
shān
kàn
yàn
liú
shuǐ
cháng
wǎn
cuī
guī
zhōng
shēng
xià
yáng

译文

这位无双的锦帐郎君,身处这宛如仙境般有着山林池塘的地方。仙鹤安静地栖息,使周围的群鸟都显得稀疏,蓬草绽放,让众多的芬芳都黯然失色。晴日里的山峦怎么看都不会厌烦,流淌的溪水趣味无穷无尽。傍晚时分,催促着归返的马匹,夕阳西下,钟声缓缓传来。

逐句剖析

"无双锦帐郎":这位无双的锦帐郎君,

"绝境有林塘":身处这宛如仙境般有着山林池塘的地方。

# 林:一作池。,境:一作景。

"鹤静疏群羽":仙鹤安静地栖息,使周围的群鸟都显得稀疏,

"蓬开失众芳":蓬草绽放,让众多的芬芳都黯然失色。

"晴山看不厌":晴日里的山峦怎么看都不会厌烦,

# 晴:一作青。

"流水趣何长":流淌的溪水趣味无穷无尽。

"日晚催归骑":傍晚时分,催促着归返的马匹,

"钟声下夕阳":夕阳西下,钟声缓缓传来。

# 下:一作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是唐代钱起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考功王员外一同在城东池亭宴饮的情景。首联点明了宴饮的主人,同时描绘出宴会地点的清幽美妙。颔联通过鹤和蓬草的形象,进一步渲染出环境的清幽雅致。颈联描写了池亭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陶醉之情。尾联写傍晚来临,催促着人们骑马归去,此时夕阳西下,钟声传来,给整个宴会增添了一丝惆怅和落寞的氛围。诗中既有对宴会环境的描绘,也有对时光流逝、宴饮将散的感慨,情感真挚而细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冠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天宝进士,官至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大历十才子”之一,又与郎士元齐名,并称“钱郎”;与郎士元、刘长卿、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钱起诗以五言为主,多送别酬赠之作,长于饯别应酬,应试时所作《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世人传诵。高仲武称其诗“体格新奇,理致清赡”。代表作品有《题玉山村叟屋壁》《归雁》。今存有《钱考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无双锦帐郎,绝境有林塘。”开篇点明宴饮的主人公是备受赞誉的考功王员外,“无双”一词突出了其卓越不凡的身份地位。“绝境有林塘”描绘出宴会地点的独特环境,山林池塘环绕,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此联通过人物与环境的结合,展现出一种高雅的格调。​​颔联​​:“鹤静疏群羽,蓬开失众芳。”这两句进一步描写环境,以鹤和蓬草为意象。“鹤静疏群羽”,仙鹤安静地栖息,使周围的群鸟都显得稀疏,突出了鹤的高洁和宁静,也暗示了此地的清幽。“蓬开失众芳”,蓬草绽放,让众多的芬芳都黯然失色,衬托出蓬草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此联通过对鹤和蓬草的描写,深化了环境的清幽雅致,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颈联​​:“晴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此联描写了池亭周围的自然景色,晴日里的山峦连绵起伏,郁郁葱葱,让人百看不厌;流淌的溪水潺潺流淌,充满了生机和趣味,仿佛有无尽的韵味。诗人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陶醉之情,同时也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开阔和深远。​​尾联​​:“日晚催归骑,钟声下夕阳。”这两句描写了时间的推移和宴饮即将结束的情景。“日晚催归骑”,傍晚时分,天色渐晚,催促着人们骑马归去,暗示着宴会即将结束。“钟声下夕阳”,夕阳西下,钟声缓缓传来,在空旷的空气中回荡,给人一种惆怅和落寞的感觉。此联通过时间和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使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峡口二首》

下一篇:唐·白居易《西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