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家山音信杳":自从离别家乡音信无踪,
# 音信杳:音信无踪。杳:消失,不见踪影。,别:离别。
"百种相思":千百种相思,
"肠断何时了":让我肝肠寸断何时才能结束。
"燕子不来花又老":燕子没有归来、花儿又凋零,
"一春瘦的腰儿小":整个春天我消瘦得腰肢纤细。
"薄幸郎君何日到":负心的郎君何日回程,
# 薄幸:薄情、负心。杜牧《遣怀》诗:“十年—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想自当初":回想起当初,
"莫要相逢好":还不如不要相逢才好。
# 莫要:不要。
"好梦欲成还又觉":刚要做成好梦又被惊醒,
# 觉:睡醒。
"绿窗但觉莺啼晓":绿纱窗外只听得黄莺在黎明啼叫。
# 绿窗:绿纱窗。
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的作者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名子安,字彦端,又字肇端,别号耐庵,兴化(今江苏式华县)人。曾于元末动乱中迁居浙江,乱平后又回归故里,拒绝张士诚之聘。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书风格独特,人物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描绘了女子与情郎分别后音信全无的苦闷,通过燕子未归、春花凋零等春日景象,衬托出她日渐消瘦的相思之苦,道尽了闺中女子爱而不得的哀怨心绪。
2. 分段赏析
“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开头三句直抒胸臆,写女子离家后音信全无的愁苦。“一别家山”点明远离家乡的处境,“音信杳”突出与亲友断绝联系的孤寂,“百种相思”形容相思之情的复杂繁多,“肠断何时了”则用直白的语言倾诉思念带来的痛苦,仿佛没有尽头,将女子内心的煎熬展现得淋漓尽致。“燕子不来花又老,一春瘦的腰儿小”:这两句通过景物和体态变化烘托愁绪。“燕子不来”既写出春天的寂静,也暗含盼归人而不得的失落;“花又老”以花朵凋零比喻时光流逝,加重伤春之情。“一春瘦的腰儿小”则从外在身形变化切入,一个春天过去,因相思煎熬而腰围瘦减,具体形象地体现出思念对身心的摧残,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薄幸郎君何日到,想自当初,莫要相逢好”:下片转向对负心人的埋怨与悔恨。“薄幸郎君何日到”直接责问薄情郎何时归来,语气中既有期待又有怨恨;“想自当初,莫要相逢好”则是后悔当初相识相爱,充满无奈与悔恨,仿佛在痛苦中看透感情的虚幻,将女子被抛弃后的绝望与清醒交织的心理刻画得十分真实。“好梦欲成还又觉,绿窗但觉莺啼晓”:结尾两句以景语收束,含蓄蕴藉。“好梦欲成还又觉”写女子在梦中即将与心上人相聚,却突然惊醒,好梦破碎,只剩现实的冰冷;“绿窗但觉莺啼晓”则写清晨醒来,窗外黄莺啼叫,本应充满生机的景象,在她听来却格外刺耳,更显孤寂。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以乐景衬哀情,将女子的失落与怅惘延伸到无尽的晨光中,余味悠长。
上一篇:明·杨基《浣溪沙·上巳》
下一篇:明·沈明臣《采莲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