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shàng

朝代:明作者:杨基浏览量:3
ruǎn
cuì
guān
ér
hǎi
táng
luó
shān
xiù
dīng
xiāng
xián
lái
shuǐ
shàng
qīng
yáng
fēng
nuǎn
yǒu
rén
néng
zuò
bàn
cháng
shì
liáng
shuǐ
liú
huā
luò
rèn
cōng
máng

译文

(少女们)戴着用柔嫩青草编成的头冠,上面点缀着鲜艳的海棠花,身着光滑的丝绸衣衫,衣上绣着丁香花的纹样。闲暇时到水边踏青,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和煦的春风中,有知己相伴同游,悠长的白昼里,心无挂碍,无需烦忧。任凭溪水奔流、花瓣飘落,时光匆匆而去。

逐句剖析

"软翠冠儿簇海棠":(少女们)戴着用柔嫩青草编成的头冠,上面点缀着鲜艳的海棠花,

# 软翠冠儿:指用花草编成的头饰。

"砑罗衫子绣丁香":身着光滑的丝绸衣衫,衣上绣着丁香花的纹样。

# 砑罗:光滑的丝绸。

"闲来水上踏青阳":闲暇时到水边踏青,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

# 青阳:春天。《尔雅·释天》:“春为青阳。”

"风暖有人能作伴":和煦的春风中,有知己相伴同游,

"日长无事可思量":悠长的白昼里,心无挂碍,无需烦忧。

"水流花落任匆忙":任凭溪水奔流、花瓣飘落,时光匆匆而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上巳》是明代词人杨基(一说作者是元代洪翼)创作的一首节令词,以农历三月三上巳节为背景,描绘明代民间春日踏青的风俗画卷。词上片通过“软翠冠儿簇海棠”“砑罗衫子绣丁香”等服饰细节,用女子头冠上的海棠花、衣衫刺绣的丁香纹样,映衬春日繁花,展现人花相映的鲜活场景;继而以“闲来水上踏青阳”点明郊外踏青的传统活动。下片则聚焦游春心境,“风暖有人能作伴”写结伴同游的温情,“日长无事可思量”抒发放松无忧的闲适,末句“水流花落任匆忙”既暗含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又以流水落花呼应上巳节祓除不祥的古老寓意。全词语言清丽,以服饰细节切入民俗场景,将人物活动与自然春色融为一体,既保留上巳节“曲水流觞”的文化传统,又呈现明代民间踏青的生动风貌,是明代节令词中兼具民俗价值与艺术特色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末明初诗人、书画家,“吴中四杰”之一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书画家。字孟载,号眉庵,祖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元末曾为张士诚记室,不久辞去。明初,任河南荥阳令,官至山西按察副使,后被谗夺职,服劳役于京,卒于工所。杨基是杨维桢的弟子,当时称二人为“老杨”“少杨”。其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并称“吴中四杰”,亦称“明初四杰”,共创北郭诗社。他以诗著称,兼工书画,尤善绘山水竹石。其长于诗律,写景新巧,抒情细腻,辞藻秾丽,色彩明爽,诗风轻柔,韵致浓郁。其词也有相似的风格,颇有香奁体风致,但能做到香而不软,丽而不艳。代表作品有《初春》《雪中柳》《清平乐·江宁春馆写怀》《蝶恋花·春闺怨》等。著有《眉庵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上巳节闲情的词作。描绘了上巳节仕女踏青的春日景象,通过海棠软冠、丁香绣衫等服饰细节勾勒出明丽悠然的节日氛围,结尾“水流花落任匆忙”一句,既暗含对春光易逝的微妙感慨,更表达了词人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在传统节俗的欢愉中寄寓着文人特有的澹泊心境。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词中运用情景交融,自然流畅。如“闲来水上踏青阳”以“踏青阳”既写春光明媚的实景,又暗含踏青者闲适悠然的心境。下片“风暖有人能作伴”借暖风烘托出游的温情,自然风物与人间情谊浑然一体;末句“水流花落任匆忙”表面写春水奔流、花瓣飘落的动态景致,实则暗含对春光易逝的淡然超脱,呼应上巳节“祓除不祥”的传统寓意。词中景语与情思相生相映,将春日游赏的欢愉与时光流逝的哲思凝于一体。

3. 分段赏析

上片首句“软翠冠儿簇海棠”,以“软翠冠儿”指少女用青草花枝编成的头饰,“簇”字既写出海棠花在冠上密集点缀的鲜活,又暗含人如花簇的明艳,与春日海棠相映成趣。次句“砑罗衫子绣丁香”中,“砑罗”是明代特有的光滑丝织工艺,衣衫绣满丁香花纹,通过服饰的精致繁复侧面烘托春日的绚烂,“丁香”淡雅与“海棠”浓艳对照,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三句“闲来水上踏青阳”点明上巳节踏青主题,“闲来”凸显从容心境,“踏青阳”既呼应《尔雅》中“春为青阳”的雅称,又以“踏”字赋予画面动态感,将静态春景融入人物悠游的活动之中。下片“风暖有人能作伴”以“风暖”二字概括春日的和煦温润,“作伴”既指与友人同游的温情,也暗含春风拂面如友相伴的拟人化意趣。次句“日长无事可思量”中,“日长”呼应暮春昼长的时令特征,“无事”直白道出心境松弛,毫无挂碍的闲适感,与上片“闲来”形成情绪呼应。末句“水流花落任匆忙”收束全词,“任”字以放任姿态面对自然流转,既写水流花落的实景,又暗含对春光易逝的隐忧;“匆忙”看似矛盾于前文的闲适,实则通过流水落花的动态反衬人物超然物外的淡然,暗合上巳节“祓除不祥”的传统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沈一贯《杨柳歌》

下一篇:明·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