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大道傍":侯爵府邸的大道旁,
# 门:一作“家”。
"蝉噪树苍苍":蝉声喧噪,树木郁郁苍苍。
"开锁洞门远":打开锁,通往内院的门显得格外深远,
"下帘宾馆凉":卷起帘子,官舍里一片清凉。
# 下帘宾馆凉:一作“卷帘官舍凉”。宾:一作高。
"栏围红药盛":栏杆里,芍药花盛开得红艳艳,
"架引绿萝长":藤架上,绿萝攀援得长长的。
"永日一欹枕":在这漫长的日子里,我斜靠在枕头上,
"故山云水乡":思念着故乡的山水风光。
# 水:一作“外”。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避暑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长兴里避暑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侯家大道旁的蝉噪、官舍内的清凉、栏杆围住的芍药和攀援的绿萝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避暑氛围。诗人在官舍中斜靠在枕头上,度过漫长的夏日,思念起故乡的山水。整首诗既展现了避暑之地的惬意,也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人通过“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与“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的对比,将外界的炎热嘈杂与官舍内的清凉宁静形成鲜明反差,突出了避暑之地的宜人。情景交融: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营造出一种清凉、悠然的意境,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对故乡的思念。虚实结合:前三联“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实写避暑之地的清凉美景,尾联“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则转入虚写,通过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将实景与虚境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首联:“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诗人描绘了避暑之地的环境:侯家大道旁,蝉声噪杂,树木郁郁苍苍。此句通过“蝉噪”和“树苍苍”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热闹而清凉的氛围,为下文的避暑场景做了铺垫。颔联:“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诗人进入官舍,打开锁,推开门,卷起帘子,感受到官舍内的清凉。这一联通过“开锁”“卷帘”等动作,将官舍内的清凉与外界的炎热形成对比,突出了避暑之地的宜人。颈联:“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诗人描绘了官舍内的景致:栏杆围住盛开的芍药,藤架上绿萝攀援,生机盎然。此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官舍内的清幽与宁静,进一步衬托出避暑之地的惬意。尾联:“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诗人斜靠在枕头上,度过漫长的夏日,思念起故乡的山水。这一联通过“永日一欹枕”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将诗人的闲适与惆怅融入其中。
上一篇:唐·杜甫《江头四咏·丁香》
下一篇:唐·许浑《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