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仞得名云瀑布":因高万仞而得名云瀑布,
"远看如织挂天台":远远看去如织物悬挂在天台山上。
"休疑宝尺难量度":不要怀疑宝尺难以度量它,
"直恐金刀易剪裁":真怕金刀轻易就能将它剪裁。
"喷向林梢成夏雪":喷洒向树梢好似夏日飞雪,
"倾来石上作春雷":倾泻在石上宛如春天惊雷。
"欲知便是银河水":要知道它就是银河之水,
"堕落人间合却回":堕落到人间应该还会回去。
# 合却回:应该回转。
晚唐诗人
曹松(830?~902?),唐代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早年曾避乱栖居洪州西山,后依附于建州刺史李频,李频死后流落江湖。唐昭宗天复元年中进士,年已70余岁,特授校书郎,不久病卒。其诗学贾岛,取境幽深,多清苦澹宕风味,工于铸字炼句,如“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等句颇为脍炙人口。代表作品有《南海旅次》《中秋对月》。著有《曹松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天台瀑布的壮丽景观,诗人借层层设喻的手法,如将瀑布比作织物、雪、雷、银河等,生动展现出瀑布的形态与磅礴气势,表达了对天台瀑布这一自然奇景的赞美之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万仞得名云瀑布,远看如织挂天台”,“万仞”极言瀑布之高,起笔便展现其雄伟气势,“如织”形象地描绘出远望时瀑布如布般垂挂的形态。颔联“休疑宝尺难量度,直恐金刀易剪裁”,诗人以奇特想象,说不要怀疑宝尺量不出它,只怕金刀轻易就能剪裁,从侧面表现瀑布形态的独特与奇妙。颈联“喷向林梢成夏雪,倾来石上作春雷”,上句从视觉与触觉出发,摹写瀑布的巍峨高度与沁凉之感,下句则从听觉着笔,刻画瀑布声响的雄浑壮阔。诗人巧妙地将春、夏、冬三季的元素汇聚一处,令读者在赏读间,领略到瀑布带来的别具一格的审美体验。诗句用语豪健,于写景之妙笔中尽显匠心,堪为流传千古的写景妙句。尾联“欲知便是银河水,堕落人间合却回”,将瀑布比作银河水,想象它是从天上堕落到人间,又似要回归天际,增添了瀑布的奇幻色彩,表达诗人对其的赞叹。
上一篇:唐·吴融《秋池》
下一篇:唐·白居易《秋池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