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ǔ
liáng

朝代:唐作者:钱起浏览量:1
jǐn
槿
huā
kāi
wèi
cháng
shí
yáo
qīng
shàn
shéng
chuáng
chū
qíng
cǎo
màn
yuán
xīn
sǔn
pín
tái
rǎn
jiù
qiáng
shí
xún
shuò
yīng
zuì
zhù
tiān
tāi
hǎo
liáng
shì
shǐ
rán
zhī
jìng
shèng
shēn
chuí
shā
zhàng
yǒng
cāng
làng

译文

木槿花盛开时,我害怕夏日的白昼太长,时常轻轻摇动扇子,依靠在户外的绳床上。雨后天晴,草蔓沿着新长出的竹笋生长,频繁的雨水让苔藓覆盖了旧墙,使其变色。在北方,我长时间饮酒却未醉,而在天台山的八座山峰下,我找到了乘凉的好地方。只有在无所事事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宁静胜过喧嚣,深深地垂下纱帐,吟咏着水边的美景。

逐句剖析

"木槿花开畏日长":木槿花盛开时,我害怕夏日的白昼太长,

# 木槿:木名,落叶乔木,夏秋开红、白或紫色花,朝开暮敛。

"时摇轻扇倚绳床":时常轻轻摇动扇子,依靠在户外的绳床上。

"初晴草蔓缘新笋":雨后天晴,草蔓沿着新长出的竹笋生长,

"频雨苔衣染旧墙":频繁的雨水让苔藓覆盖了旧墙,使其变色。

"十旬河朔应虚醉":在北方,我长时间饮酒却未醉,

# 虚醉:表面醉而实际未醉。,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

"八柱天台好纳凉":而在天台山的八座山峰下,我找到了乘凉的好地方。

"无事始然知静胜":只有在无所事事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宁静胜过喧嚣,

"深垂纱帐咏沧浪":深深地垂下纱帐,吟咏着水边的美景。

# 沧浪:水名,即汉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避暑纳凉》是唐代诗人钱起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夏日避暑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木槿花、轻扇、草蔓、苔衣等,营造出一种清凉、宁静的氛围。诗中的对仗工整,“初晴草蔓缘新笋,频雨苔衣染旧墙”,生动地描绘了夏日雨后的自然景色。首联描绘了夏日的炎热和诗人纳凉的情景,木槿花的开放象征着夏日的到来,诗人通过摇扇来抵御炎热。颔联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色,草蔓沿着新笋生长,苔藓覆盖了旧墙,展现了夏日的生机与变化。颈联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清凉之地的向往,河朔的虚醉与天台山的清凉形成鲜明对比。尾联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通过咏叹沧浪之景,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夏日的畏惧和对清凉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冠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天宝进士,官至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大历十才子”之一,又与郎士元齐名,并称“钱郎”;与郎士元、刘长卿、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钱起诗以五言为主,多送别酬赠之作,长于饯别应酬,应试时所作《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世人传诵。高仲武称其诗“体格新奇,理致清赡”。代表作品有《题玉山村叟屋壁》《归雁》。今存有《钱考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生活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炎热中寻找清凉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通过对木槿花、轻扇、草蔓、新笋、苔衣、旧墙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夏日的生机与宁静。同时,诗人引用了“八柱”和“沧浪”的典故,表达了对清凉之地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暑中取凉、热中求静的心境。

2. 分段赏析

首联:“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床。”描绘了夏日的炎热,木槿花盛开,诗人因畏惧夏日的漫长而时常摇动轻扇,倚靠在绳床上乘凉。颔联:“初晴草蔓缘新笋,频雨苔衣染旧墙。”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草蔓沿着新笋生长,频繁的雨水使苔藓覆盖了旧墙。颈联:“十旬河朔应虚醉,八柱天台好纳凉。”诗人提到在河朔地区长时间饮酒却未醉,而在天台山的八柱亭下则是纳凉的好地方。末联:“无事始然知静胜,深垂纱帐咏沧浪。”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在无所事事时才真正体会到宁静胜过喧嚣,垂下纱帐吟咏沧浪之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秋池二首》

下一篇:唐·白居易《别州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