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o
líng

朝代:明作者:陈继儒浏览量:2
tuō
fēi
shén
jiàn
zhū
chén
lǎo
lóng
zhī
shào
nián
màn
qīng
yín
wèi
shí
fāng
néng
shī

译文

兔子飞速奔跑时,只有神俊的鹘鸼才能看见,珍珠沉入无底深渊,只有老龙才知道它的所在。年轻人不要随意轻易地去吟诵品味杜甫的诗,五十岁左右才能真正读懂杜诗。

逐句剖析

"兔脱如飞神鹘见":兔子飞速奔跑时,只有神俊的鹘鸼才能看见,

"珠沉无底老龙知":珍珠沉入无底深渊,只有老龙才知道它的所在。

"少年莫漫轻吟味":年轻人不要随意轻易地去吟诵品味杜甫的诗,

"五十方能读杜诗":五十岁左右才能真正读懂杜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读少陵集》是明代陈继儒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借助“兔脱如飞”与“珠沉无底”的意象对照,剖析杜甫诗歌的深邃内涵与艺术巅峰。作者提出“五十方能读杜诗”的观点,着重指出理解杜诗离不开人生阅历的累积。该诗收录于《陈眉公全集》,既展现了作者对杜诗研究的独到洞见,也与他隐居著述的文学历程相互印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末清初文学家、书画家、文学批评家

陈继儒(1558~1639),明末清初文学家、书画家、文学批评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华亭(今上海)人。诸生,二十九岁即焚弃儒生衣冠而自命隐士。虽为隐士,却关心百姓疾苦,如《赈荒议》《田赋人故》《三大役议》等文章都关系国计民生。后虽屡奉征召,他全都以疾辞,然亦周旋官绅间。陈继儒诗文书画兼擅,喜评点诗文曲词、通俗文学。其诗文主张,与公安派较为接近;其文章笔调多样,或诡奇,或妍媚,或淡远,或诙谐。他书法师法苏轼、米芾,萧散秀雅;其行草书潇洒流畅,笔势乘风,毫无凝滞。他又擅长画水墨梅花、山水。著有《陈眉公先生全集》《闲情野史》《珍珠船》等。另编《宝颜堂秘笈》《古文品外录》《国朝名公诗选》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陈继儒在万历年间(1573-1620)隐居著述时写下这首诗。身为明代性灵派文人的代表,他的艺术主张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形成鲜明对照,这种差异反而推动他深入探寻杜诗的艺术价值。当时诗坛存在着对杜甫诗歌的肤浅模仿之风,而该诗正有着矫正这种时弊的创作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关于读书感悟的诗。诗中以形象的比喻,体现了杜甫诗歌的高深莫测,营造出一种需具备相当能力与阅历才能领会其精髓的氛围。表达了只有经历岁月,积累了足够人生经验,才能真正读懂杜甫诗歌的观点。

2. 写作手法

对比:“兔脱如飞神鹘见,珠沉无底老龙知”以“兔脱如飞”的灵动迅疾与“珠沉无底”的深沉幽寂形成反差,借神鹘、老龙对不同状态的感知,凸显杜诗艺术风格的丰富与独特。象征:“兔脱如飞神鹘见,珠沉无底老龙知”以“神鹘”象征杜诗捕捉灵动意象的特质,“老龙”象征对思想深度的把控,借二者让杜诗创作的双重特质具象化,助读者理解杜诗魅力。

3. 分段赏析

“兔脱如飞神鹘见,珠沉无底老龙知。”运用两个生动且富有想象力的比喻。“兔脱如飞神鹘见”,兔子以极快的速度奔跑,在常人眼中难以捕捉其踪迹,但神俊的鹘鸼却能敏锐地发现,形象地描绘出只有具备特殊能力或处于特定状态才能察觉事物的情景。“珠沉无底老龙知”,珍珠沉入无底的深渊,在一般人看来难以寻觅,而老龙却知晓其所在,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只有特定对象才能了解事物的概念。这两个比喻为后文引出读杜诗需要特定条件做了巧妙的铺垫,引发读者对于事物认知条件的思考。“少年莫漫轻吟味,五十方能读杜诗。”由比喻自然过渡到读杜诗的主题。“少年莫漫轻吟味”,直接对年轻人提出建议,不要随意、轻易地去吟诵品味杜甫的诗,因为年轻人人生阅历相对较少,对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复杂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可能难以理解。“五十方能读杜诗”,明确指出五十岁左右的人才能真正读懂杜诗,强调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于理解杜诗的重要性。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读懂杜诗与人生阅历之间的紧密联系,使读者深刻认识到要深入理解杜诗,需要经历足够的人生沉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刘基《莲塘曲》

下一篇:明·王稚登《会稽道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