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云如兽出山前":乱云就像猛兽奔涌出山前,
# 乱云如兽:空中的积云,下雨前变幻无穷,有的像奇异的怪兽。
"细雨和风满渭川":细雨和风洒遍了渭河河川。
# 渭川:渭河,是黄河的支流,它发源于甘肃省,流入陕西省,经过咸阳城外后会径水,在陕西、河南交界处入黄河。
"尽日空濛无所见":终日阴雨濛濛什么也不见,
# 空濛:迷檬,迷茫,这里指雨丝不断,远眺景物迷茫。,尽日:整日,整天。
"雁行斜去字联联":几行归去的雁就好像字联。
# 字联联:指雁群一会变“人”字形飞行,一会变“一”字飞行。,雁行:指雁群。行,列,排。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描绘诗人登楼所见的雨中之景,开篇以“乱云如兽出山前”描绘出山前乱云涌动之态,接着“细雨和风满渭川”展现细雨和风笼罩渭川的画面,“尽日空濛无所见”强调雨中空濛之感,最后“雁行斜去字联联”以雁行收尾。全诗借景营造出空灵氛围,表达诗人的惆怅寂寥。
2. 写作手法
比喻:“乱云如兽出山前”,将乱云比作野兽,形象地描绘出乱云出山时涌动、奔腾的形态,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云的动态和气势。借景抒情:整首诗通过描写乱云、细雨、和风、雁行等雨中景色,营造出空濛、寂寥的氛围,借景抒发了诗人内心淡淡的惆怅之情。
3. 分段赏析
第一句“乱云如兽出山前”,描绘的是雨前之景。诗人巧用“乱”字,以“如兽”作比,将乌云形态的变幻及迅猛奔涌之势刻画得极为生动形象。次句聚焦于雨,“细雨”表明雨势并不大,却伴随着“和风”纷扬洒落,使得整个渭水两岸都沉浸在一片雨雾之中。诗人精准地运用“满”字,真切展现出渭水两岸细雨氤氲、朦胧缥缈的画面。紧接着的第三句,以“尽日”二字点出降雨持续时间之久,“空漂无所见”则描绘出雨景的迷茫混沌,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空虚落寞。此处的“无所见”,意即目之所及,不见一丝生机盎然的景致,亦无一件能让人感到愉悦之事,天地间皆是一片灰蒙蒙,沉闷压抑。如此情境下,诗人彼时的心境便不难想象。而末句“雁行斜去字联联”,更是有力地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凄苦,进一步渲染了周遭氛围的悲凉。在那单调、灰蒙蒙的天空中,一行归雁缓缓飞过,雁鸣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孤寂凄凉的画面。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描绘雨天景致的短诗。诗人凭借新颖独特的比喻、别出心裁的描写以及天马行空的联想,巧妙地将情感融入景色之中,其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与设喻描绘的技巧尤其高明。
上一篇:唐·苏拯《渔人》
下一篇:唐·王涯《秋思赠远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