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uǎn
xíng

朝代:唐作者:皎然浏览量:2
rén
ruò
suǒ
bēi
xiāo
xiāo
yān
jiǔ
yuán
shàng
bái
yáng
qīng
sōng
zàng
zhě
shuí
guì
jiàn
tóng
chén
shēng
tóng
zhǐ
rén
shēng
zài
shì
gòng
yún
liú
shuǐ
duǎn
xíng
duǎn
qióng
qīng
gōng
liáng
yuàn
yǒu
míng
chūn
cǎo
qiū
fēng
shāng
qíng
wéi
xué
jīn
xiān
kōng
wáng
shēng

译文

古人如果都不会死的话,那我也就没有什么悲伤。你看那烟雾迷蒙细雨萧萧的神州大地上,被白杨青松环绕的坟墓中埋葬的是谁。人生不论贵贱,都是度过一世,对于他们,生和死都是相同的。人生在世都是如此,与飘浮的白云前去后来的流水有什么不同呢。这是短歌行,可短歌还未唱完就已夕阳西斜。魏武帝的邺宫,梁孝王的宫苑,都只留下了虚名(因为实际的宫殿和宫苑早已全部毁灭不存),废墟遗址上繁茂的春草和肃杀的秋风,使我感伤不已。世间的俗人们啊!为何不学金身如来,一悟成佛,再也不受死生之苦。

逐句剖析

"古人若不死":古人如果都不会死的话,

"吾亦何所悲":那我也就没有什么悲伤。

# 何:一作有。

"萧萧烟雨九原上":你看那烟雾迷蒙细雨萧萧的神州大地上,

# 萧萧:风雨声。

"白杨青松葬者谁":被白杨青松环绕的坟墓中埋葬的是谁。

"贵贱同一尘":人生不论贵贱,都是度过一世,

"死生同一指":对于他们,生和死都是相同的。

"人生在世共如此":人生在世都是如此,

# 在世:一作万代。

"何异浮云与流水":与飘浮的白云前去后来的流水有什么不同呢。

# 何异:什么区别。

"短歌行":这是短歌行,

"短歌无穷日已倾":可短歌还未唱完就已夕阳西斜。

"邺宫梁苑徒有名":魏武帝的邺宫,梁孝王的宫苑,都只留下了虚名(因为实际的宫殿和宫苑早已全部毁灭不存),

# 邺宫梁苑:汉代宫殿、花苑名。

"春草秋风伤我情":废墟遗址上繁茂的春草和肃杀的秋风,使我感伤不已。

"何为不学金仙侣":世间的俗人们啊!为何不学金身如来,

"一悟空王无死生":一悟成佛,再也不受死生之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短歌行》是唐代诗僧皎然创作的古诗,属相和歌辞体裁。全诗以生死哲思为核心,通过“古人若不死”的假设展开对生命无常的探讨,借“烟雨九原”“白杨青松”等意象描绘墓地苍茫之景,暗喻人生终归虚无。诗中“贵贱同一尘,死生同一指”等句,以平等视角消解世俗差异,将生命比作“浮云流水”,凸显万物共逝的宇宙观。后段转写邺宫梁苑等历史遗迹的衰败,以“春草秋风”之景抒写对繁华空名的感伤,最终以“学金仙侣”“悟空王无死生”作结,提出通过佛教修行超脱生死轮回的终极答案。全诗语言质朴,意象凝练,融合佛理与历史兴亡之叹。这首是教人们皈依佛教修行,以求成佛解脱死生的烦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僧

皎然(720~795?),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自称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与颜真卿等交往密切,与陆羽等过从唱酬,广开诗会。其诗多送别酬答之作,情致闲适,语言简淡。所撰《诗式》论述诗歌法式,标举意境,提示作诗技巧与方法,兼评历代诗作,开以禅理论诗之先河。代表作品有《诗式》。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短歌行》是唐代诗僧皎然创作的古诗,皎然因怀念友人张志和连续创作了多首悼亡诗。据史料记载,颜真卿为友人伤心过度,因而茶饭不进,最终提笔写下《短歌行》以寄哀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古人若不死,吾亦何所悲”此句以假设性追问开篇,直指生死命题的核心矛盾。诗人以“古人不死”为逻辑起点,推导出自身无需悲伤的结论,实则暗含对生命必然消逝的清醒认知。通过否定性假设凸显生死无常的本质,语言看似悖论,却揭示了人类面对永恒与短暂时的无力感。“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此句用“萧萧”叠词强化了墓地阴森萧瑟的氛围,“烟雨”与“白杨青松”构成冷寂的视觉意象群。诗人以墓园实景追问“葬者谁”,将个体生命的消逝置于自然循环中,暗示生死界限的模糊性。白杨、青松作为传统丧葬符号,强化了生命终将归于尘土的宿命感。“贵贱同一尘,死生同一指”此句以佛教“同一性”哲学解构世俗价值差异。“贵贱”与“死生”被压缩为“尘”与“指”的量级对比,既体现《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平等观,又暗含《庄子》“天地一指”的齐物思想。通过消解社会等级与生命形态的差异,指向超越性的存在本质。“人生在世共如此,何异浮云与流水”此句以自然意象类比人生,延续前文的虚无主义视角。“浮云”象征无常,“流水”隐喻不可逆的时间之矢,二者共同构成生命流逝的复合意象。通过将人类命运与自然规律并置,强化了人在宇宙中的渺小感,呼应李白“浮生若梦”的慨叹。“短歌行,短歌无穷日已倾”此句“短歌行”既是乐府旧题的复现,又构成语义双关:既指诗歌体裁,又暗喻生命短促。叠用“短歌”形成时间回环,与“日已倾”构成时空双重压缩。表面写宴饮歌舞的延续,实则暗示欢乐时光在永恒流逝中的脆弱性。“邺宫梁苑徒有名,春草秋风伤我情”此句以历史遗迹的衰败映射生命虚妄。“邺宫梁苑”作为盛极一时的象征,与“春草秋风”的永恒循环形成对比。诗人以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揭示权力、荣耀的短暂性,情感表达从哲理思辨转向历史虚无的具象化呈现。“何为不学金仙侣,一悟空王无死生”结句以佛教终极理想收束全篇。“金仙”“空王”指代佛陀,提出通过证悟空性超越生死轮回的主张。相较于前文的哀叹,此句转向宗教救赎,体现中唐文人“外儒内佛”的精神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周昙《春秋战国门·哀公》

下一篇:唐·卢纶《杂曲歌辞·天长地久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