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ng
cǎo
táng

朝代:唐作者:皎然浏览量:1
shān
mǎi
shàn
zhōng
shān
shàng
qiān
fēng
chù
chù
xián
fāng
cǎo
bái
yún
liú
zhù
shì
rén
shì
xiāng
guān

译文

在山中居住,并未买下剡地的山,湖周围的千座山峰,处处显得闲适自在。芬芳的春草和飘荡的白云挽留我居住,世间之人与俗事,又有什么能与我相关呢。

逐句剖析

"山居不买剡中山":在山中居住,并未买下剡地的山,

"湖上千峰处处闲":湖周围的千座山峰,处处显得闲适自在。

"芳草白云留我住":芬芳的春草和飘荡的白云挽留我居住,

"世人何事得相关":世间之人与俗事,又有什么能与我相关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湖上草堂》是唐代诗僧皎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被收录在《全唐诗》中。诗中通过“山居不买剡中山,湖上千峰处处闲”等诗句,展现出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运用“芳草白云”等自然方面的意象,搭配“世人何事得相关”这样的设问,营造出远离俗世的禅意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僧

皎然(720~795?),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自称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与颜真卿等交往密切,与陆羽等过从唱酬,广开诗会。其诗多送别酬答之作,情致闲适,语言简淡。所撰《诗式》论述诗歌法式,标举意境,提示作诗技巧与方法,兼评历代诗作,开以禅理论诗之先河。代表作品有《诗式》。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皎然在湖州定居时创作的,和他山居修行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关联。诗里的“剡中山”,引用了《世说新语》中支遁买山归隐的典故,以此表明诗人不羡慕虚名、追求本真的生活态度。作为吴兴杼山妙喜寺的主持,皎然通过和陆羽、颜真卿等名士交往,形成了将禅理与诗学相融合的创作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借湖上群峰、芳草白云等自然景象,写出了诗人的隐逸情怀,通过对尘世事务的设问,凸显了隔绝尘嚣的禅意氛围。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山居不买剡中山,湖上千峰处处闲”将“山居”场景与“湖上千峰”组合,以居所与周边峰峦相映,勾勒出不恋虚名的居住环境;“芳草白云留我住”把“芳草”“白云”这些生机与自在的自然意象组合,与前句的峰峦形成呼应,共同构建出清幽闲适的隐逸空间,让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精神自由的追求有了具象依托。设问:“世人何事得相关”一句,以反问引发思考,表面问世人与己何干,实则强调自身与尘世的隔绝,不直接言说超脱之志,却让这份疏离感更鲜明,深化了禅意中的空寂。直抒胸臆:“山居不买剡中山”中,“不买”二字斩钉截铁,直接否定以金钱占有山水的行为,坦诚表达对山水的精神拥有而非物质攫取,将不慕虚名、追求本真的态度直白道出,情感真挚强烈。拟人:“湖上千峰处处闲”中,“闲”字将山峰人格化,仿佛千峰也如人般悠然自得,既写出峰峦的静谧姿态,又暗合诗人隐居时的闲适心境,让自然景物与主观情感交融。对比:“芳草白云留我住”的温情挽留,与“世人何事得相关”的疏离感形成对比,自然的亲和与尘世的隔阂相互映照,突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满足,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摒弃。

3. 分段赏析

“山居不买剡中山,湖上千峰处处闲”,开篇写诗人的居住选择与湖上风光。想要在山中居住,却没有购买剡地的名山,因为湖上的千座山峰,每一处都显得闲适自在。“不买剡中山”暗示诗人对刻意追求虚名之地的不屑,“湖上千峰处处闲”则以“闲”字赋予山峰人的情态,既写山水的清幽,又暗含诗人闲适的心境,营造出自然随性的氛围。“芳草白云留我住,世人何事得相关”,续写自然对诗人的吸引与对世俗的超脱。岸边的芳草和天上的白云仿佛在挽留我居住于此,世间的人又有什么事情能与我相关呢?“芳草白云留我住”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写得富有温情,显露出诗人与自然的相融;“世人何事得相关”以反问表肯定,强调自己已摆脱世俗琐事的牵绊,突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与超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马戴《白鹿原晚望》

下一篇:唐·李贺《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艾如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