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宁做天上一年一会的牛郎织女,
"不愿为庭前红槿枝":也不愿为朝夕凋零的红槿花。
"七月七日一相见":虽一年仅七夕一见,
"相见故心终不移":但初心永不改。
"那能朝开暮飞去":怎么能像木槿花早晨开晚上凋谢,
"一任东西南北吹":任凭风吹四散飘零。
"分不两相守":既不能相守,
"恨不两相思":连相思也成奢望。
"对面且如此":面对面尚且疏离,
"背面当可知":背对背更不堪言。
# 可知:一作何如。
"春风撩乱伯劳语":春风中伯劳鸟的叫声杂乱,
"况是此时抛去时":更何况是在这个离别的时候。
# 况是:一本无况是二字。
"握手苦相问":两人握着手苦苦询问,
"竟不言后期":最终却没有说出下次相见的日期。
"君情既决绝":你的情意既然已经决绝,
"妾意已参差":我的心意也已动摇。
# 已:一作亦。
"借如死生别":就算是像生死离别一样,
"安得长苦悲":又怎能长久地沉浸在悲痛之中呢。
"噫春冰之将泮":唉,春天的冰快要融化了,
"何余怀之独结":为什么只有我的心还如此纠结。
# 余:一作予。
"有美一人":有一位美人,
"于焉旷绝":与我相隔遥远。
"一日不见":一天不见她,
"比一日于三年":就感觉像过了三年一样漫长,
"况三年之旷别":更何况是三年的长久分别。
"水得风兮小而已波":水遇到风只是泛起小小的波浪,
"笋在苞兮高不见节":竹笋被笋壳包裹着,看不到它未来的高节。
"矧桃李之当春":何况桃李在春天开放的时候,
"竞众人之攀折":会引来众人的攀折。
# 之:集作而。
"我自顾悠悠而若云":我看自己像悠悠飘荡的云一样难以捉摸,
"又安能保君皓皓之如雪":又怎么能保证你能一直像雪一样纯洁呢。
# 皓皓:集作皑皑。
"感破镜之分明":看到破碎的镜子如此分明,
"睹泪痕之余血":看到泪痕中残留的血。
"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幸好别人没有先得到你,
"又安能使他人之终不我夺":可又怎么能保证别人最终不会把你从我身边夺走呢。
"已焉哉":罢了,罢了,
"织女别黄姑":织女与牛郎分别,
"一年一度暂相见":一年只有一次短暂的相见,
"彼此隔河何事无":彼此隔着银河,什么事情不会发生呢。
"夜夜相抱眠":就算夜夜相拥而眠,
"幽怀尚沉结":心中的忧愁依然深沉难解。
"那堪一年事":怎么能忍受把一年的思念,
"长遣一宵说":都在这一个晚上诉说。
"但感久相思":只感受到长久的相思之苦,
"何暇暂相悦":哪有闲暇享受短暂的欢悦。
"虹桥薄夜成":夜晚时分虹桥刚刚形成,
"龙驾侵晨列":清晨时分龙驾就已排列整齐。
"生憎野鹊往迟回":我特别憎恶野鹊来得迟缓,
# 鹊往:集作鹤性。
"死恨天鸡识时节":特别痛恨天鸡知晓报晓的时节。
"曙色渐曈昽":天色渐渐明亮,
# 昽:集作曈。
"华星次明灭":星星依次熄灭。
# 次:集作欲。
"一去又一年":这一去又是一年,
"一年何时彻":这一年的相思何时才能结束。
# 时:一作可。
"有此迢遰期":有这样遥远的相聚之期,
# 遰:一作递。
"不如生死别":还不如生死离别。
# 死生:集作死生。
"天公隔是妒相怜":上天恐怕是嫉妒我们相互怜爱,
"何不便教相决绝":为什么不让我们干脆决绝分开呢。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枝”以“牵牛织女”与“红槿枝”对比,前者虽隔银河却一年一度相见、情心不移,后者朝开暮谢、任风吹散,借天文意象与草木特性,鲜明表达对永恒情爱的向往与对短暂易逝感情的厌弃。“七月七日一相见,故心终不移”化用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典故,强调“故心不移”的坚贞,以神话传说中的情比金坚,反照现实中感情的脆弱易变。“那能朝开暮飞去,一任东西南北吹”斥红槿花“朝开暮落”的轻浮,暗讽感情中的轻率与无常,“一任”二字见对被动接受离散的怨怼。“分不两相守,恨不两相思”直抒分离之痛:既恨不能相守,又憾未能双向相思,短短十字道尽单恋的苦涩与无奈。“对面且如此,背面当可知”从日常细节切入,写面对面时尚且态度冷淡,推想背后更见疏离,以具象场景揭示感情已濒临破裂的现实。“春风撩乱伯劳语,况是此时抛去时”以“伯劳语”(典出“东飞伯劳西飞燕”)喻离别,春风撩乱更添聒噪,叠加“抛去时”的决绝,强化离别的悲凉氛围。“握手苦相问,竟不言后期”刻画离别瞬间:握手相问却无重逢之约,“苦”字写尽挽留的挣扎,“竟不言”则坐实对方的决绝,张力十足。“君情既决绝,妾意已参差”以“决绝”与“参差”(犹疑)对照,既承认对方的绝情,亦坦陈自身的犹疑,见被动接受现实的无奈与痛苦。“借如死生别,安得长苦悲”退而求其次:若注定离别,愿如生死永隔般干脆,以免长期沉溺悲苦。以极端假设收束,见对“拖泥带水”式情变的厌弃。第二首:“噫春冰之将泮,何余怀之独结”以“春冰将融”反衬“愁怀固结”,“噫”字先发长叹,起笔即宣泄求而不得的郁懑,自然现象与心理状态形成强烈反差。“有美一人,於焉旷绝”化用《诗经・蒹葭》意境,称所思之人邈远难即,“旷绝”二字状空间阻隔之远,亦含相见无期之痛。“一日不见,比一日于三年,况三年之旷别”层层递进的时间夸张:一日如三年,更况三年之别,极写相思的煎熬感,将单恋的苦涩融入时光的漫长维度。“水得风兮小而已波,笋在苞兮高不见节”以“微风鼓浪”“竹笋未发”为喻,暗指情感压抑未显:表面平静,内里已如竹笋拔节般生长,见相思的隐秘与深沉。“矧桃李之当春,竞众人之攀折”转笔忧思:春日桃李遭众人攀折,暗喻爱人在分离中可能面临的诱惑,“矧”(何况)字强化担忧的合理性。“我自顾悠悠而若云,又安能保君皓皓之如雪”自比浮云漂泊无定,自惭形秽中担忧对方难守贞洁,以“安能保”的疑问,道尽对感情脆弱性的清醒认知与无力感。“感破镜之分明,睹泪痕之余血”“破镜”喻离散,“泪痕余血”以夸张笔触写痛哭之惨烈,破碎的镜像与泣血的泪痕叠加,将“决绝”后的伤痛推向极致。“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终不我夺”自我宽慰又自我否定:幸而他人未抢先夺爱,却终难保证永远不失去。矛盾心理中见对感情结局的绝望预判,苍凉至极。第三首:“夜夜相抱眠,幽怀尚沉结”逆笔写往昔亲密,即便“夜夜相抱”仍有心结未解,反衬当下分离的痛楚,见感情中“近亦忧、远亦忧”的困境。“那堪一年事,长遣一宵说”以牛郎织女一年仅一夕相聚,慨叹相思累积却只能在短时间内倾诉,“那堪”二字道尽对“聚短离长”的不堪承受。“但感久相思,何暇暂相悦”直言久别后的重逢已被相思之苦占据,无暇享受短暂欢悦,将情感的沉重性凌驾于生理的愉悦感之上,见爱之深沉。“虹桥薄夜成,龙驾侵晨列”聚焦七夕相逢的时间刻度:夜建虹桥、晨备龙驾,极写相聚的仓促,“薄夜”与“侵晨”的时间对照,强化离别的紧迫感。“生憎野鹊往迟回,死恨天鸡识时节”无理而痛切的迁怒:恨喜鹊架桥迟缓,恨天鸡报晓准时,以对自然物的“苛责”,宣泄对命运捉弄的愤懑,痴情之态可悯。“曙色渐曈曨,华星次明灭”以晨光微明、星斗黯淡的画面,暗示离别时刻的到来,景物的渐次变化如心理的渐次冷却,无声中见苍凉。“一去又一年,一年何时彻”以时间循环的绝望感,将个体的情伤升华为对生命有限性的叩问,“何时彻”的呐喊,似永无终结的痛苦独白。“有此迢遰期,不如生死别”宁肯生死相隔,亦不愿承受漫长期待的煎熬,以极端选择凸显“决绝”主题的内在矛盾:既欲断离,又难舍相思。“天公隔是妒相怜,何不便教相决绝”质问上苍:若嫉妒人间相爱,何不让彼此彻底断绝?以近乎诅咒的语气,将“求不得”的悲愤推向巅峰,却终难掩“情难自禁”的挣扎,全诗在无奈与绝望中收束,余韵凄苦。
上一篇:唐·白居易《池上篇》
下一篇:唐·冯延巳《长相思·红满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