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雨霁氛埃":昨夜的雨洗净了尘埃雾气,
# 霁:雨止住。
"流云度城阙":流云在城阙上空缓缓飘过。
# 城阙:此指洛阳宫城。,度:飞过。
"河堤柳新翠":河堤上柳树萌发翠绿新芽,
# 河:此指洛水。唐时东都城跨洛水两岸。
"苑树花先发":御苑中的树木花朵率先开放。
# 苑:皇家园林。
"洛阳花柳此时浓":此时洛阳的花柳繁茂至极,
"山水楼台映几重":山水与楼台层层相互掩映。
"群公拂雾朝翔凤":群臣穿过晨雾前往朝拜,
# 拂雾:冒着晓雾。翔风借指唐洛阳宫之明堂。
"天子乘春幸凿龙":天子趁着春意驾临龙门。
# 凿龙:指龙门。,幸:到。,天子:称武则天。
"凿龙近出王城外":龙门临近王城外,
# 王城:此处双关,借周时“王城”(西周陪都、东周首都,即今洛阳王城公园处)指武周的“神都”洛阳城。
"羽从琳琅拥轩盖":华丽的仪仗簇拥着天子的车驾。
# 盖:车盖。
"云罕才临御水桥":天子的车驾刚到御水桥,
"天衣已入香山会":天子已身着华服参加香山盛会。
"山壁崭岩断复连":山壁高峻陡峭,断断续续却又相连,
"清流澄澈俯伊川":清澈的流水俯临伊川。
# 伊川:即伊水。由香山和龙门之间穿过。
"雁塔遥遥绿波上":远处的雁塔耸立在碧波之上,
"星龛奕奕翠微边":星罗棋布的佛龛闪耀在青山边缘。
"层峦旧长千寻木":层层山峦上生长着高耸入云的古树,
# 寻:八尺。
"远壑初飞百丈泉":远处山谷中飞泻下百丈清泉。
"彩仗蜺旌绕香阁":彩色的仪仗旗帜环绕着芳香的楼阁,
# 蜺:一作虹。
"下辇登高望河洛":天子下车登上高处眺望河洛大地。
# 河洛:指黄河、洛水流经的两大地域。河:一作流。,辇:特指皇帝所乘之车。
"东城宫阙拟昭回":东城的宫阙仿佛与天空相接,
# 昭回:天象。
"南阳沟塍殊绮错":南边田野里的田埂纵横交错,如同精美的图案。
"林下天香七宝台":林下的七宝台散发着天然的香气,
# 七宝台:七种宝物装饰的楼台,此处是对香山寺建筑的美称。,天香:美称供佛的香。
"山中春酒万年杯":山中摆着庆祝长寿的美酒。
# 万年杯:犹万岁杯,指祝酒上寿之杯。
"微风一起祥花落":微风拂过,吉祥的花朵纷纷飘落,
"仙乐初鸣瑞鸟来":仙乐奏响,吉祥的鸟儿翩翩飞来。
# 仙乐:对皇家音乐的美称。举酒祝寿。
"鸟来花落纷无已":鸟儿不断飞来,花朵纷纷飘落,
"称觞献寿烟霞里":人们在云霞之中举杯为天子祝寿。
# 烟:一作香。
"歌舞淹留景欲斜":大家沉醉于歌舞,流连忘返,直到夕阳西斜,
# 景:日光。
"石关犹驻五云车":天子的车驾仍停留在石关。
# 五云车:本道家谓仙,所乘之车,此指武后从臣所乘华丽车辆。,关:一作间。
"鸟旗翼翼留芳草":飘扬的鸟旗停驻在芳草之间,
# 翼翼:飞舞貌。,鸟旗:鸟羽装饰的旌旗。
"龙骑骎骎映晚花":天子的车马在晚花的映衬下前行。
# 龙骑:美称驾车的马。
"千乘万骑銮舆出":天子出行,千乘万骑浩浩荡荡,
# 銮舆:天子车驾。
"水静山空严警跸":所到之处,山水寂静,警戒森严。
# 警跸:帝王出入时的保卫与戒严。左右侍卫叫警,止人清道为跸。
"郊外喧喧引看人":郊外喧闹不已,人们纷纷前来观看,
# 喧喧:人声沸扬。
"倾都南望属车尘":整个都城的人都向南眺望天子车队扬起的尘土。
# 属车:皇帝的侍从车。,倾都:全都市人都出来。
"嚣声引飏闻黄道":喧闹声飞扬,直达帝王所行的大道,
# 黄道:本指古人想象中太阳绕日的轨道,引申指天子经过的路。帝王特有的象征祥瑞的气。,闻:闻于……,被听见。,引飏:飞扬。,嚣声:人马喧闹声。
"佳气周回入紫宸":祥瑞之气环绕,飘入皇宫。
# 周回:环绕。回:一作旋。
"先王定鼎山河固":先王奠定基业使国家山河稳固,
# 先王定鼎:指周成王事。
"宝命乘周万物新":武周承接天命让万物焕然一新。
"吾皇不事瑶池乐":我们的君主不沉迷于如瑶池般的享乐,
"时雨来观农扈春":而是如及时雨般亲临田间,视察农耕。
初唐诗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进士,后因趋附谄事张易之兄弟受牵连被贬。宋之问是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其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丽。早期作品词采音韵精切工整,晚期流放途中所作诗,写景抒情,内容充实,含蓄凝炼。代表作品有《题大庾岭北驿》《过蛮洞》《渡汉江》等。著有《宋之问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歌行体诗,也是一首应制诗。诗歌运用京城歌行体表现技巧,描绘武后出游的宏大场景,赞颂君王勤政爱民,肯定武周政权的正统性。
2. 写作手法
夸张:“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千寻”形容树木极高,“百丈”极言泉流之壮观。诗人通过极度夸大树木高度与泉流长度,将龙门山水的雄伟壮丽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突出此地景色的非凡气势,也侧面烘托出皇家出游之地的壮美。象征:“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鼎”在古代象征王朝正统,此处以“定鼎”暗示先王奠定稳固基业;“宝命乘周”中,“周”象征天命传承,寓意武周政权承接天命。诗人借“鼎”与“周”的象征意义,肯定武周政权的正统性与合理性,赞颂其统治顺应天意、稳固长久。对偶:“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中,“河堤”对“苑树”(地点),“柳新翠”对“花先发”(植物状态),词性与结构对仗工整,描绘出春日河堤与苑囿的生机;“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里,“层峦”对“远壑”(地貌),“旧长”对“初飞”(时间状态),“千寻木”对“百丈泉”(景物数量),以夸张式对偶凸显山林的壮阔与泉瀑的动态,体现七言歌行中律化对偶的精巧。
3. 分段赏析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开篇两句描绘雨后初晴的景象,昨夜的雨洗净了尘埃,流云在城阙上空缓缓飘过。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清新明丽的背景,为后文武后出游营造出适宜的氛围,奠定了整首诗明丽的基调。“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此句细腻刻画雨后景色,河堤上柳树萌发新绿,苑中的树木花朵率先绽放。“新翠”“先发”生动展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既点明出游时节,又以美景烘托出出游的愉悦氛围。“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描绘洛阳景色,此时洛阳花柳繁茂,山水与楼台相互映衬,层次丰富。通过对洛阳春日盛景的展现,凸显出武后出游之地的繁华与美丽,为下文写皇家出游做铺垫。“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该句点明人物与事件,群臣在晨雾中前往朝见,而天子趁着春日前往龙门。“拂雾”“乘春”既写出时间与环境特点,又突出皇家出游的隆重,引出后文对出游场景的详细描写。“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承接上文,说明龙门位置临近王城,天子出游时,众多华丽的仪仗簇拥着车驾。“琳琅”“拥”等词生动展现出皇家出行的威严与奢华,彰显出天子的尊贵身份与排场。“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此句通过“才临”“已入”的时间对比,表现天子出行队伍行进之迅速。同时暗示武后出游行程安排紧凑,也从侧面体现出皇家出游的有序与高效。“山壁崭岩断复连,清流澄澈俯伊川”:开始描写龙门周边景色,山壁高峻,断断续续却又相连,清澈的水流从伊川之上俯瞰而下。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龙门山水的险峻与清幽,展现出独特的自然风光。“雁塔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进一步描绘龙门景致,远处的雁塔矗立在绿波之上,星罗棋布的佛龛在青山之间闪耀。“遥遥”“奕奕”等词增强画面感,将龙门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色融合,富有美感。“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此句继续展现龙门的壮丽景色,层层山峦上生长着高大的树木,远处山谷中飞泻而下百丈清泉。“千寻木”“百丈泉”运用夸张手法,凸显出龙门山水的宏伟壮观。“彩仗蜺旌绕香阁,下辇登高望河洛”:描写天子抵达后,彩色的仪仗环绕着香阁,天子下车登高眺望河洛大地。展现出皇家登高赏景的场景,既体现出游的闲适,又彰显出天子对山河的俯瞰之姿。“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陌沟塍殊绮错”:诗人从高处眺望,东城的宫阙仿佛与天空相映,南边田野里的田埂纵横交错。通过对城市与乡村景象的描写,展现出天下太平、井然有序的繁荣景象,赞颂武周政权下的盛世图景。“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描绘在山林中设置的奢华场景,林下的七宝台散发着天香,众人饮着春酒,举杯祝寿。此句充满祥瑞之气,体现出出游宴会的欢乐祥和氛围,也暗含对武后的祝福。“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宴会中的美好情景,微风拂过,吉祥的花朵飘落,仙乐响起,瑞鸟飞来。通过对自然与音乐、祥瑞之物的描写,营造出如仙境般美妙的氛围,烘托出宴会的高雅与隆重。“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觞献寿烟霞里”:承接上文,进一步渲染宴会的热闹氛围,鸟儿不断飞来,花朵纷纷飘落,众人在烟霞之中举杯为武后祝寿。生动展现出宴会中众人对武后的尊崇与祝福之情。“歌舞淹留景欲斜,石关犹驻五云车”:此句点明时间流逝,因歌舞欢乐而流连忘返,直至夕阳西斜,武后的车驾仍停留在石关之处。“淹留”“景欲斜”既表现出宴会的尽兴,又暗示出游活动持续之久。“鸟旗翼翼留芳草,龙骑骎骎映晚花”:描写天子返程时的场景,飘扬的鸟旗停留在芳草之上,天子的车马在晚花的映衬下前行。“翼翼”“骎骎”等词赋予画面动态感,展现出皇家队伍离去时的优雅与从容。“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以宏大的笔触描写天子出游归来,众多车马相随,所到之处,山水寂静,警戒森严。突出皇家出行的威严与庄重,彰显天子的威仪。“郊外喧喧引看人,倾都南望属车尘”:此句描绘天子出游引发的轰动,郊外喧闹,人们纷纷前来观看,整个都城的人都向南眺望天子车队扬起的尘土。从侧面烘托出武后出游的盛大与影响力。“嚣声引飏闻黄道,佳气周回入紫宸”:“黄道”象征帝王之道,此句意为喧闹之声飞扬传到帝王所行之道,祥瑞之气环绕进入皇宫。既描写出出游的热闹场景,又暗含对武周政权的歌颂,认为其统治顺应天命。“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诗人以“定鼎”象征王朝正统,指出先王奠定基业使山河稳固,武周承接天命,让万物更新。直接肯定武周政权的正统性与开创性,为结尾做铺垫。“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化用“瑶池”典故,将周穆王与西王母欢宴的奢侈与武后关心农事相对比,赞颂武后不沉迷享乐,而是心系百姓、重视农耕,突出武后的贤明,以对武周政权正统性及道德力量的赞美收束全诗。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体现出宫廷宴会诗的常见特征。开篇的两句七言诗(第五、六句)未作对仗处理,而当诗人转入风景描写时,各联诗句对仗工整。诗人还对宴会结束场景进行了细致描绘,对落日景致与宴饮余兴的刻画,符合宫廷宴会诗的规范要求。这种华丽的描写风格在当时颇具感染力,杜甫在安禄山叛乱之后追忆唐朝昔日繁华时,常以伤感笔触模仿此类宫廷诗的描写风格。
# 南邨曰:清华蕴藉,洵是杰作。写境清深窈窕。
明张揔《唐风怀》
# 逐层衔接,段落分明,其布词设彩亦极工稳匀称,初唐体格音节如此。
清李因培《唐诗观澜集》
# 清词丽句,诗人之赋(“林下天香”四句下)。归重“观农”,立言得体(末二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上一篇:唐·袁高《茶山诗》
下一篇:唐·贾岛《冬夜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