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事散逐香尘":繁华的往事已随着香尘散尽,没能够留下半点踪迹,
# 香尘: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逐:随着。,散:散去,消失。
"流水无情草自春":如茵的春草年年自绿,流水无情地悄悄逝去。
# 流水无情:流水一去不回,毫无情意。多用以比喻事物的发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流水,指金谷水。《水经注·谷水注》:“谷水又东,左会金谷水,水出自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水。东南流,经晋卫尉卿石崇之故居也。”
"日暮东风怨啼鸟":黄昏时啼鸟在东风里噬怨声声,
# 怨:叹怨。
"落花犹似坠楼人":飘飞的落花还像那坠楼的人。
# 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犹似:恰似。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金谷园》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即景生情诗。诗的前两句“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描绘了金谷园昔日的繁华已随香尘散去,而如今的景色依旧,流水潺潺,春草自绿,人事虽非,风景不殊。后两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则通过即景生情的手法,将落花与绿珠坠楼的悲剧联系起来,抒发了对历史的哀思和对命运的感慨。整首诗句句写景,景中寓情,层层深入,意味隽永。
2. 写作手法
对比:通过“繁华事散逐香尘”与“流水无情草自春”的对比,诗人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芜并置,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变迁。曾经的奢华已随香尘散去,而自然界的流水和春草却依旧如常,这种对比强化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拟人:“日暮东风怨啼鸟”中,诗人赋予东风和啼鸟以人的情感,用“怨”字将鸟鸣声描写得凄凉哀怨,仿佛在诉说着今昔之感,使自然景象带上了浓厚的情感色彩。比喻:“落花犹似堕楼人”一句,诗人将落花与绿珠坠楼的悲剧联系起来,通过比喻手法,将落花比作坠楼的绿珠,不仅形象贴切,还揭示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悲剧性。借景抒情:“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全诗通过对金谷园的荒芜景象和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命运的哀叹。诗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景物成为情感的载体,情景交融,富有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第一句:“繁华事散逐香尘。”诗人以“繁华事散逐香尘”开篇,点明昔日金谷园的繁华盛事已如沉香烟尘般消散无踪。这里的“香尘”象征着往昔的奢华与荣华,而“繁华事散”则暗示了历史的无常和人事的变迁。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感慨,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怀古伤今的情感基调。第二句:“流水无情草自春。”诗人接着写道:“流水无情草自春”,以无情的流水和自生自长的春草来反衬人事的变迁。金谷园的流水依旧潺潺,春草依然碧绿,它们对历史的兴衰毫无察觉,依旧按照自然的规律生长。这种“无情”与“自春”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日暮东风怨啼鸟。“日暮东风怨啼鸟”一句,诗人将时间推移到傍晚,夕阳西下,东风渐起,鸟儿的啼鸣在诗人听来却充满了哀怨。这里的“怨”字,赋予了鸟鸣以人的情感,使其成为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诗人通过对傍晚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感伤的氛围,进一步渲染了怀古之情。第四句:“落花犹似坠楼人。”“落花犹似坠楼人”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将落花与绿珠坠楼的悲剧联系在一起,以落花比喻绿珠,生动地表现了绿珠命运的凄美与无奈。一个“犹”字,不仅突出了二者在形态上的相似,更暗示了绿珠命运的悲惨与落花的无主。这种比喻贴切自然,既深化了怀古伤今的主题,又赋予了诗歌一种深沉的悲剧色彩。
4. 作品点评
《金谷园》这首诗句句写景,景中寓情,四句蝉联而下,浑然一体,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与一般怀古抒情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的常见模式不同,此诗通篇以景入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层层递进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这种写法不仅使诗的意境更加深远,也增强了情感的含蓄与深沉,让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
# 何仲德为清新体。徐充曰:末句喻意精切。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二句十三层(末二句下)。
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 落句意外神妙,悠然不尽。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前三句景中有情,皆含凭吊苍凉之思。四句以花喻人,以“落花”喻“坠楼人”,伤春感昔,即物兴怀,是人是花,合成一凄迷之境。
《诗境浅说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