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ēng
qiáo

朝代:唐作者:张祜浏览量:2
cháng
zhōu
yuàn
wài
cǎo
xiāo
xiāo
què
suàn
yóu
chéng
suì
yuè
yáo
wéi
yǒu
bié
shí
jīn
wàng
yān
shū
guò
fēng
qiáo

译文

长洲苑外草木萧萧,回首旅途,只觉山水辽远岁月遥遥。唯有分别时的那番情景至今都没有忘怀,眼前枫桥,暮烟笼罩,秋雨凄凄。

逐句剖析

"长洲苑外草萧萧":长洲苑外草木萧萧,

# 萧萧:风吹草动的声音。,长洲苑:春秋时吴王阖闾游猎之地。在今苏州市西南。

"却算游城岁月遥":回首旅途,只觉山水辽远岁月遥遥。

# 遥:远。,游城:即旅程。“游”字通“邮”字。

"唯有别时今不忘":唯有分别时的那番情景至今都没有忘怀,

# 唯:一作惟。

"暮烟疏雨过枫桥":眼前枫桥,暮烟笼罩,秋雨凄凄。

# 枫桥:地名。在今苏州西郊。为当年作者送别冯秀才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枫桥》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一说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此诗围绕怀念友人展开,通过追忆在吴中送别友人冯秀才的场景,传递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把空间上的长洲苑与时间上的岁月相融合,“游程”“岁月”交错,今昔互衬;“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别时”和“今”形成今昔对照,“过枫桥”实现空间转换,使情感表达更具深度与张力。前两句借景引发对过往岁月的感慨,营造怀旧氛围;后两句聚焦难忘的分别时刻,进一步凸显友情的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张祜(785?~852?),唐代诗人。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南阳(今河南邓州)人。早年浪迹江湖,狂放不羁。元和十五年,令狐楚(一说裴度)表荐张祜,令其入朝献诗,然为权贵所抑。后至淮南,晚年喜爱曲阿(今江苏丹阳)风物,隐居以终。张祜的诗多写落拓不遇的情怀和隐居生活,对时政有所谏讽,又以咏史诗及宫词著名。代表作品有《宫词二首》《惠山寺》《题金山寺》《孤山寺》等。有南宋蜀刻本《张承吉文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枫桥》为唐代张祜所作。张祜一生游历多地,交游广泛。吴中地区景色秀丽,人文荟萃,是他常涉足之地,在此结识友人冯秀才。从诗中可知,当年送别冯秀才可能是在深秋时节。或许是某次深秋,张祜身处吴中,看到草木摇落的景象,触景生情,回忆起与冯秀才分别的场景。诗人对那次分别印象深刻,历经岁月仍难以忘怀。而唐代文人之间情谊深厚,常以诗寄情,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张祜有感而发,写下此诗以怀念友人,抒发内心的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人诗。通过描绘长洲苑外草木摇落之景,回忆往昔在吴中送别友人冯秀才的情景,运用“时空交感”手法,将今昔、时空交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冯秀才的深切怀念之情,展现了真挚深厚的友情。

2. 分段赏析

首句“长洲苑外草萧萧”,以空间意象切入,“长洲苑”地处苏州之南、太湖之北,承载着吴王阖闾昔日游猎的辉煌记忆,诗人将其作为场景坐标,赋予诗歌厚重的历史感。“草萧萧”摹写草木凋零之态,“萧萧”二字不仅绘形,更营造出萧瑟氛围,暗喻时光流逝。此句以空间为表,时间为里,空间的广阔与草木的衰败共同勾勒出苍凉画面,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次句“却算游程岁月遥”,聚焦时间维度。诗人伫立苑中,面对衰草,下意识屈指计算与友人分别后的“游程”,恍然惊觉已时隔久远。“游程”是空间距离的丈量,“岁月”是时间跨度的标尺,二者在诗句中相互交织,将遥远的回忆瞬间拉回当下。诗人凝视草木时的怔忡神态跃然纸上,往昔情谊与今日思念在时空交错中彼此呼应,展现出友情历久弥新的特质。第三句“唯有别时今不忘”,以直白的情感抒发承接上文。诗人直言与友人分别的场景至今铭刻于心,凸显真挚友情的坚韧,不受时光侵蚀。此处今昔对比鲜明,岁月的流逝与记忆的深刻形成强烈反差,为尾句的画面铺陈蓄势。尾句“暮烟秋雨过枫桥”,将情感具象化为生动画面。暮色中的烟雨笼罩枫桥,友人在这样的情境中渐行渐远。“枫桥”作为特定空间符号,既点明地点,又因张继、张祜等诗人的吟咏而饱含文化底蕴。“暮烟秋雨”渲染出朦胧凄清的氛围,“过”字虽简洁,却暗含目送友人远去的动态感,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引发读者对离情别绪的无限遐想。此句通过空间转换与氛围营造,将抽象情感转化为可视可感的艺术形象,使诗歌意境更为悠远绵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周启琦曰:晚唐杜牧之,(七绝)得其正变。如《开元寺》、《贵池亭子》、《登乐游原》、《齐安城楼后池》、《寄韩绰判官》、《怀冯秀才》、《洛阳秋夕》、《醉后书寺壁》、《闻笳》等作,俱绝句之佳者。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敏曰:怀人之作,不过念彼行旅之艰或睽违之久,皆属钝置。此独还念别时,而无数相思,一笔拈山矣。下更“不忘”二字,宛然在目,曰:暮烟之际,秋雨之馀,过枫桥而握别,情钟吾辈,谁能念此?当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同诵。

清盛传敏《碛砂唐诗》

# 枫桥不过经过之地,增上“暮烟秋雨”四字,便觉别时耿耿难忘。

清范大士《历代诗法》

# 此等布置意味,真是绝句中神品,以后唯明高季迪有此耳。

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唐人送友诗,大抵把酒牵裾,临歧送目,写黯然南浦之怀。此独追忆昔年临别情景,烟雨枫桥,宛然在目,深情积思,等于久要不忘之谊也。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沈佺期《寒食》

下一篇:唐·崔颢《琴曲歌辞·霍将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