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
xià

朝代:唐作者:司空图浏览量:1
guó
chūn
guī
wèi
yǒu
xiǎo
lán
gāo
jiàn
bié
rén
jiā
gēng
chóu
chàng
huí
zhěn
yóu
cán
dēng
zhào
luò
huā

译文

春回故乡美妙的景象无边无涯,那优美的小栏高槛是别人的家。五更时惆怅苦闷又回到我心上,仍是孤灯一盏照着这片片落花。

逐句剖析

"故国春归未有涯":春回故乡美妙的景象无边无涯,

# 未有涯:无边无际。,春归:指春回大地。,故国:指作者的家乡。

"小栏高槛别人家":那优美的小栏高槛是别人的家。

# 小栏高槛:小小的栏杆,高高的横槛。

"五更惆怅回孤枕":五更时惆怅苦闷又回到我心上,

# 孤枕:指作者自己孤零零地睡着。,五更:天快亮时称五更。

"犹自残灯照落花":仍是孤灯一盏照着这片片落花。

# 落花:指花朵零落,春即归去。,残灯:灯已没油,光也昏暗了。,犹: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华下》是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身处他乡,深夜辗转反侧,孤独地看着即将燃尽的残灯,窗外落花纷飞,内心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的渴望。​全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司空图(837~908),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司空图工文能诗,亦擅书法。其论诗极力推崇王维、韦应物,强调“味外之旨”和“韵外之致”,对后代严羽、王士禛等人的诗论颇有影响。其诗作以写景咏物、反映隐居生活为主。苏轼谓其“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遗风”(《东坡题跋》)。代表作品有《河湟有感》《狂歌》,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行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绝句是唐代诗人司空图在乾宁三年到光化元年(896~898)的华州(今陕西华县)暂住期间创作的。​当时,唐昭宗被军阀李茂贞逼迫,离开长安,在华州暂住。​司空图在朝廷中担任兵部侍郎,不久因足疾辞职。​这首诗表达了他在异乡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乡诗。诗人通过梦回故乡与现实失望的对比,表达了对家乡春光的无限向往,以及在异乡孤独寂寞的惆怅心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通过对比梦境与现实,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春光的向往与现实的失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3. 分段赏析

“故国春归未有涯”通过梦境展现思乡之情。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恰逢春日触动心事,便将思念转化为归乡梦。用“春归未有涯”描绘故土景象,既包含记忆中草木繁茂的生动画面,也透露出梦中重见家乡时难以抑制的激动。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让情感表达更具感染力。“小栏高槛别人家”从梦境拉回现实,形成强烈反差。醒后所见雕花栏杆与精致院落虽美,却明确点出“别人家”。梦中故园的热烈春光与眼前客舍的雅致陈设形成双重对比:前者是心灵深处的渴望,后者是身体被困的现状,这种落差更凸显了有家难回的苦涩。“五更惆怅回孤枕”描绘了深夜醒来的孤独场景。五更天独自惊醒的细节,暗示辗转难眠的漫长夜晚。屋内将熄的油灯与窗外飘落的花瓣相互映照,既是实写天将破晓时的环境,也暗喻漂泊岁月中逐渐消耗的希望——就像灯芯快燃尽时的微光,游子的归乡期待也随着一年年春花凋落变得渺茫。“犹自残灯照落花”通过空间对比收束全篇。用珠帘分隔出两个世界:帘内是残灯照着的冷清床榻,帘外是纷飞着落花的庭院。这种布局既延续了梦境与现实的对照,又把伫立窗前凝望落花的身影定格成一幅画,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望着异乡春景却无法触及故土的绵长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司空图)绝句如“故国春归未有涯……”亦自有致,然终非盛唐气象也。

明末清初贺贻孙《诗筏》

# 司空表圣诗多佳句,如“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川明虹照雨,林密鸟冲人”、“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饥”、“孤屿池痕春涨满,小阑花韵午晴初”、“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皆足称也。

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续集》

# 表圣为唐未完人,此诗殊有君国之感。首句言收京之无望。次句言河山之易主。三四句,明知颓运难间,犹冀一旅一成,倘能兴夏,不敢昌言,以残灯落花为喻,顾周原之禾黍,徘徊而不忍去也。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温庭筠《和友人伤歌姬》

下一篇:唐·韩偓《村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