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ì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司空图浏览量:3
chá
shuǎng
tiān
shī
tiān
qīng
yíng
dào
xīn
zhǐ
liú
zhī
wài
shì
kōng
lín
zhēng
rén
xīn
zhù
shèng
shí
cóng
lái
liú
zhèn
zhì
zhǐ
dài
lín
wēi

译文

茶的清爽让人诗兴大发,晴空万里使道心更加明净。山林中只留下一只仙鹤,除此之外便是空荡荡的树林。朝廷以礼征召奇谋良策,人心都关注着兴盛之时。向来需要留存那些被埋没的人才,只等待着他们去拯救危难。

逐句剖析

"茶爽添诗句":茶的清爽让人诗兴大发,

"天清莹道心":晴空万里使道心更加明净。

"只留鹤一只":山林中只留下一只仙鹤,

"此外是空林":除此之外便是空荡荡的树林。

"御礼征奇策":朝廷以礼征召奇谋良策,

"人心注盛时":人心都关注着兴盛之时。

"从来留振滞":向来需要留存那些被埋没的人才,

"只待济临危":只等待着他们去拯救危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即事二首》是唐代诗人司空图创作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中,诗人以茶爽激发诗句,借天清映照道心,描绘出身边唯有一鹤,四周尽是空林的清幽之景,将儒家独立人格、道家隐逸游仙以及禅宗空观相融合,营造出超脱、空灵的艺术境界,展现了其在家修禅道的生活,凸显晚唐文人禅的特点。第二首诗则从御礼寻求奇策、人心关注盛世写起,表达出向来保留贤才以解决困境、只等待救助危难的观点,体现出诗人对世事的思考与对国家的关切。这两首诗,一首侧重于个人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的呈现,以自然之景烘托空灵心境;一首着眼于社会现实与济世理想,反映出诗人的儒家担当。二者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司空图复杂的思想情感与诗歌创作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司空图(837~908),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司空图工文能诗,亦擅书法。其论诗极力推崇王维、韦应物,强调“味外之旨”和“韵外之致”,对后代严羽、王士禛等人的诗论颇有影响。其诗作以写景咏物、反映隐居生活为主。苏轼谓其“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遗风”(《东坡题跋》)。代表作品有《河湟有感》《狂歌》,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行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即事二首(其一)“茶爽添诗句,天清莹道心”两句展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与心境。一个“爽”字精准地道出了茶的特质,饮下清茶,顿感神清气爽,这种清爽之感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其诗兴大发,诗句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莹”字则生动地描绘出在澄澈晴朗的天空之下,诗人的内心如同被洗净一般,杂念皆无,那颗向道之心愈发纯净、明亮。这里,茶与天,一为生活饮品,一为自然景象,却共同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且富有诗意与禅意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知以及对内心修行的注重。​“只留鹤一只,此外是空林”两句进一步营造出空灵的意境。在诗人眼中,这空旷的山林之中,唯有一只仙鹤相伴。古人常将鹤视为仙禽,代表着超凡脱俗。诗人留下这只鹤,仿佛是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仙气与灵动。而放眼望去,四周皆是空林,“空”字不仅描绘了山林的静谧、无人打扰,更蕴含着禅宗的空观思想,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超脱与空灵,在这看似孤寂的环境中,诗人却能感受到与自然、与禅道相融的美妙境界。​即事二首(其二)“御礼征奇策,人心注盛时”两句,从社会层面着笔。“御礼”代表着朝廷推行的礼仪制度,“征奇策”则表明在这样的背景下,朝廷广纳奇谋良策,以谋求更好的发展。此时,人心都专注于这繁荣昌盛的时代,大家对国家的未来充满期待,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社会心态,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繁荣景象的关注与对时代发展的认可。​“从来留振滞,只待济临危”两句表达了诗人更深层次的思考。“留振滞”意味着留存那些被搁置、未被充分利用的人才与策略,而这样做的目的是“待济临危”,即等待国家面临危机之时,能够启用这些力量来拯救危局。这体现了诗人具有长远的眼光和深沉的忧患意识,他深知在繁荣的表象下,也应未雨绸缪,为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好准备,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陆龟蒙《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浮萍》

下一篇:唐·司空图《有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