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uì
退
màn
shǒu

朝代:唐作者:司空图浏览量:2
huā
quē
shāng
nán
zhuì
yīng
xuān
nài
tīng
chūn
chūn
wǎn
zhēn
zhòng
cǎo
qīng
qīng
liǔ
mián
mián
yōu
rén
hèn
qiān
zhǐ
yōu
shī
bìng
jiào
shū
jiān
yàn
céng
lái
huā
cuī
bié
rén
chóu
chūn
yòu
guò
kàn
zhè
yòu
xīn
chūn
shēn
wài
dōu
shì
shān
zhōng
jiǔ
xuān
cháo
kàn
yàn
liú
guǒ
dài
yuán
shī
jiā
tōng
měi
gōng
xūn
gāo
jiǎ
suī
nán
wēi
guān
ǒu
shèng
jūn
xǐng
qián
fēi
rén
shēng
shàng
shòu
寿
qīng
yún
zhí
dào
àn
shì
yǒu
wēi
yàn
zhuō
yíng
cháo
tān
chù
wǎng
jīng
yuán
shēn
wài
shì
láo
xíng

译文

花瓣残缺难以补缀,黄莺啼鸣让人不忍细听。惋惜春天已快过去,且珍惜这青青的草色。堤岸上的柳枝自在飘拂,幽居之人没有愁绪牵挂。只担心旧病复发难以写诗,就不要把诗稿寄给校书郎了。燕子呢喃似曾相识的来客,落花催促着即将分别的人。不必忧愁春天又过去,你看,新的春天又要来临。身外没什么烦心事,我在山中久已避开尘世喧嚣。看着破巢里新生的乳燕,留着果实等待啼叫的猿猴。诗人入仕做官本是美事,工部郎中和司勋员外郎都很荣耀。高适、贾至那样的诗坛高手虽难相比,但我这小官偶尔也能胜过你们。努力反省以前的过错,人生能活到高寿的很少。仕途没有平坦的道路,即使在暗室中也隐藏着危机。燕子笨拙筑巢很辛苦,鱼儿贪食容易触网受惊。这哪里是为了身外之事,也好像我为了生计而身心疲惫。

逐句剖析

"花缺伤难缀":花瓣残缺难以补缀,

# 花缺:花瓣形状不完整。

"莺喧奈细听":黄莺啼鸣让人不忍细听。

"惜春春已晚":惋惜春天已快过去,

"珍重草青青":且珍惜这青青的草色。

"堤柳自绵绵":堤岸上的柳枝自在飘拂,

"幽人无恨牵":幽居之人没有愁绪牵挂。

# 幽人:隐士。

"只忧诗病发":只担心旧病复发难以写诗,

"莫寄校书笺":就不要把诗稿寄给校书郎了。

# 笺:书札。

"燕语曾来客":燕子呢喃似曾相识的来客,

"花催欲别人":落花催促着即将分别的人。

"莫愁春又过":不必忧愁春天又过去,

"看著又新春":你看,新的春天又要来临。

"身外都无事":身外没什么烦心事,

"山中久避喧":我在山中久已避开尘世喧嚣。

"破巢看乳燕":看着破巢里新生的乳燕,

"留果待啼猿":留着果实等待啼叫的猿猴。

"诗家通籍美":诗人入仕做官本是美事,

"工部与司勋":工部郎中和司勋员外郎都很荣耀。

"高贾虽难敌":高适、贾至那样的诗坛高手虽难相比,

"微官偶胜君":但我这小官偶尔也能胜过你们。

"努力省前非":努力反省以前的过错,

"人生上寿稀":人生能活到高寿的很少。

# 上寿:高龄。

"青云无直道":仕途没有平坦的道路,

# 青云:比喻高官显爵。

"暗室有危机":即使在暗室中也隐藏着危机。

"燕拙营巢苦":燕子笨拙筑巢很辛苦,

"鱼贪触网惊":鱼儿贪食容易触网受惊。

"岂缘身外事":这哪里是为了身外之事,

# 缘:因为。

"亦似我劳形":也好像我为了生计而身心疲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退居漫题七首》是唐代诗人司空图创作的一组组诗,创作于他退居山林时期。第一首诗人感慨春天已逝去,只能珍惜眼前尚存的青草。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眼前微小事物的珍视。第二首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以及退居生活中的一种自在与忧虑交织的心境。第三首诗人表明一种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不被消极情绪所左右。第四首描绘出一种宁静祥和的山居生活画面,展现出诗人对这种远离尘世生活的享受。第五首反映出诗人对自己文人身份和微薄官职的一种自我肯定与感慨。第六首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对世事的洞察,蕴含着一种警醒与劝诫之意。第七首抒发了诗人在退居生活中仍感到劳顿的心境,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感慨。这组诗集中体现了诗人在特定生活境遇下的心境、感悟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春光迟暮的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司空图(837~908),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司空图工文能诗,亦擅书法。其论诗极力推崇王维、韦应物,强调“味外之旨”和“韵外之致”,对后代严羽、王士禛等人的诗论颇有影响。其诗作以写景咏物、反映隐居生活为主。苏轼谓其“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遗风”(《东坡题跋》)。代表作品有《河湟有感》《狂歌》,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行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七首是司空图隐居中条山王屋谷期间创作的。诗人早年亲身经历黄巢农民起义的动荡,曾亲眼目睹农民军攻占长安,由此深刻感受到大唐王朝已岌岌可危。怀着复杂的心情,他返回家乡中条山王官谷,在”身外都无事,山中久避喧”的表象下,过着看似闲适实则内心波澜起伏的隐居生活。当此乱世,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诗人感慨春光短暂易逝,内心哀伤不已,遂提笔写下了这组寄托情思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绝句,也是一组伤春与隐逸的诗,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残缺、莺声哀怨、堤柳依依等景象,以及诗人退居山中后平静又略带孤寂的生活画面,如静看乳燕、留果待猿等;营造出一种既哀伤惆怅又蕴含希望,既孤独寂寞又不失淡泊宁静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感伤,对自身命运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坚守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衰落的叹息,身处乱世的无奈与孤独,虽感伤却不消沉,在珍惜当下中期待新春到来的积极心态,还有对自身诗才的反思、对官场风波的警惕,以及对自己虽官职微小却也自得其乐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对偶:“花缺伤难缀,莺喧奈细听。”这两句对仗极其工稳。抒写伤春,不是笼统点明惆怅的情怀,也不是泛泛描绘春意阑珊,而是先从表现春光已晚的典型景色着笔:一是花,二是莺。落红满地,花瓣残缺,这固然是春光消失的象征。然而诗人偏偏把“花缺”的客观图景,和有感于“花缺”的心情融合起来,从而深化一层,表明目睹了这一幅图景的诗人,所感到的实已无法将残花重新弥补的悲伤。渲染:“燕语曾来客,花催欲别人。”这里的“欲别”是说花正在被催走,亦即欲别而未别之时。这是使人非常难堪的。一边是回忆曾经带来过春天的燕子,一边却又悬想着即将来临的与春天的别离。这样一种时间的互衬,把春光渲染得来去匆匆,使人深感惋惜与忧心。

3. 分段赏析

其一“花缺伤难缀,莺喧奈细听。惜春春已晚,珍重草青青。”诗的前两句"花缺伤难缀,莺喧奈细听"对仗工整,堪称典范。诗人没有直接抒发伤春之情,而是选取"花缺"这一典型暮春景象,将残花飘落的客观之景与诗人内心的伤感巧妙融合。落英缤纷的画面中,诗人面对残缺的花瓣,感受到的是无法弥补的伤春之痛,笔触沉着而深沉。莺啼本是春天的美妙音符,但在这暮春时节,黄莺的啼鸣却透着几分哀婉。诗人别出心裁,不回避这哀怨的声音,反而在长期退隐的孤寂中,将莺啼视为寂寞生活中的同调。一个"奈"字道出了诗人的复杂心境——既有对春光易逝的无奈,又有在孤寂中寻得共鸣的慰藉。后两句"惜春春已晚,珍重草青青"则是一个情感的转折。诗人面对春光已逝的现实,没有沉溺于悲伤,而是从中看到希望,珍惜眼前的青草。这种情感的转折,犹如在沉重的情感基调中注入一股清流,让整首诗的意境焕发光彩,也展现了诗人身处乱世却依然保持高洁情怀的风骨。据说后来朱全忠的部下柳璨曾矫诏召他入朝,他却装作老迈糊涂,故意失手坠落朝笏,最终得以回归山中。这首诗正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虽有感伤,却不失气节和希望。其二“堤柳自绵绵,幽人无恨牵。只忧诗病发,莫寄校书笺。”堤岸上的柳枝自在生长,诗人作为幽居之人,并没有被外界的事物所牵绊。但他担心自己作诗的灵感枯竭,所以不想把诗笺寄给校书郎。以堤柳的自在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平静。“只忧诗病发”一句,幽默而又真实地表现出诗人对自己创作状态的关注。体现出诗人退居生活中的一种闲适与自得,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文学创作的执着和担忧。其三“燕语曾来客,花催欲别人。莫愁春又过,看着又新春。”如果说第一首侧重于通过花和鸟表达伤春之情,第三首则从时间维度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的开头"燕语曾来客,花催欲别人"采用了时间对照的手法。"曾"字点明了燕子曾经为访客的到来而欢啼,那是春光尚好的时节;而如今,花朵却在催促着春天的离开,即将与赏花人分别。一边是回忆中的美好,一边是眼前不得不面对的离别,时间在此形成鲜明对比,让春光的短暂更加触目惊心。"欲别"二字极为传神,既写出了花事将尽的实况,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春光依依不舍的眷恋,又有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前一首相似,此诗也有情感的转折。"莫愁春已过,看着又新春"一句振聋发聩,展现出不被眼前困境所困的豁达。春天虽会逝去,但生命不息,新的希望总会到来。这种"生气远出,不着死灰"的诗境,体现了司空图特有的诗歌美学。这两首诗看似情绪不同——一首伤春,一首慰春,但细细品味,实则统一于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伤春不是单纯的哀伤,而是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珍惜;慰春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对未来仍存希望的坚持。司空图在感伤与旷达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展现出一位经历沧桑却依然保有赤子之心的诗人形象。其四“身外都无事,山中久避喧。破巢看乳燕,留果待啼猿。”诗人认为身外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长久以来一直在山中躲避尘世的喧嚣。他观察着破巢中的乳燕,留下果实等待啼叫的猿猴。描绘出一幅宁静、和谐的山居生活画面。“破巢看乳燕,留果待啼猿”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万物的关注和喜爱。体现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亲近之情,表达了一种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心境。其五“诗家通籍美,工部与司勋。高贾虽难敌,微官偶胜君。”在诗人的群体中,那些有名望的人很美好,比如杜甫(工部)和李绅(司勋)。虽然富有的商人难以相比,但自己这个微小的官职偶尔也能胜过他们。以一种诙谐的方式将自己与诗坛名家和其他职业的人进行比较,展现出诗人的自信和幽默。体现出诗人对自己诗人身份的一种自豪,同时也有一种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乐趣的心态。其六“努力省前非,人生上寿稀。青云无直道,暗室有危机。”诗人劝勉自己要努力反省过去的错误,因为人生长寿的人很少。在追求高远目标的过程中没有平坦的道路,即使在隐蔽的地方也可能隐藏着危机。语言质朴,道理深刻。“青云无直道,暗室有危机”一句,富有哲理,揭示了人生的艰难和复杂。传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也有一种自我警醒的意味。其七“燕拙营巢苦,鱼贪触网惊。岂缘身外事,亦似我劳形。”燕子笨拙地营造巢穴很辛苦,鱼儿贪婪地触碰渔网而受到惊吓。这些并不是因为身外的事情,但也好像是自己劳累身形的原因。以燕子和鱼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处境,形象生动。“岂缘身外事,亦似我劳形”一句,引人深思,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疲惫和无奈。表达出诗人对自己劳碌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世事的无奈和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二诗(按指第一首及第三首)贵无衰飒气,两结句皆有新意。

近现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贺《汉唐姬饮酒歌》

下一篇:唐·徐铉《步虚词五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