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1
shī
hán
chóu
lái
qìng
yǎng
chù
sāo
tiān
wài
fèng
huáng
shuí
suǐ
rén
jiě
xián
jiāo

译文

杜诗和韩文在愁闷时诵读,舒心爽气就像请仙女麻姑在痒处搔。天外的凤凰谁能得其精髓,世上无人懂得配制续弦胶。

逐句剖析

"杜诗韩集愁来读":杜诗和韩文在愁闷时诵读,

# 杜诗韩集:一作“杜诗韩笔”。六朝人称散文为笔。这里指盛唐杜甫的诗和中唐韩愈的文。

"似倩麻姑痒处搔":舒心爽气就像请仙女麻姑在痒处搔。

# 麻姑: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汉族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过去汉族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神仙传》记载,仙人王方平在蔡经家召麻姑来。,倩:请人代做。

"天外凤凰谁得髓":天外的凤凰谁能得其精髓,

"无人解合续弦胶":世上无人懂得配制续弦胶。

# 续弦胶:凤喙与麟角,合煎作“续弦胶”,可续弓弩的断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读韩杜集》是唐代诗人杜牧写于晚唐时期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以“麻姑抓痒”的奇幻比喻,形容阅读韩愈、杜甫诗文时直击灵魂的畅快;后两句借用“凤凰髓”“续弦胶”典故,慨叹无人能继承韩杜的文学精髓。全诗语言沉郁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文学与时代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读韩杜集》是唐代诗人杜牧于晚唐时期(公元803-852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当时藩镇割据、吐蕃侵扰,社会动荡。杜牧深感国势衰微,文坛亦浮华空洞,遂借读杜甫、韩愈文集抒发忧思,写下这首《读韩杜集》,表达其倾慕、推崇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以读书为题材,前两句通过“愁来读杜韩”的直抒胸臆和“麻姑搔痒”的奇幻比喻,展现对杜甫、韩愈文学成就的推崇,后两句借“凤凰”“续弦胶”的典故,暗喻晚唐文坛无人继承杜韩风骨的现实困境。全诗融读书感悟与家国忧思于一体,语言沉郁而意蕴深远。

2. 写作手法

比喻:“似倩麻姑痒处抓”,把读杜诗韩集给自己带来的满足和畅快之感,比作请麻姑抓着了自己的痒处,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杜诗韩集对自己心灵的触动,以及自己对其的高度认可与喜爱。首尾呼应:首句“愁来读”与末句“无人解合”形成情感闭环,以“愁”贯穿全诗,既写读书之兴,亦叹时局之忧,深化主题的层次感。设问:"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上句设问,下句作答,一问一答,自成呼应,饶有韵味。用典:“无人解合续弦胶”运用了续弦胶的典故,传说续弦胶能接续断弦,这里借此表达无人能像续弦胶接续断弦一样,接续杜韩的文学成就,深化了对杜韩文学成就的赞美。

3. 分段赏析

《读韩杜集》首句“杜诗韩集愁来读”以“愁”字开篇,点明诗人研读杜诗韩笔时的心绪。“杜诗韩集”,指杜甫的诗歌和韩愈的古文。晚唐内忧外患,藩镇割据,内战频繁,边防空虚,民生凋敝,河陇人民长期受吐蕃奴隶主奴役之苦。这内忧外患的时局,时时刻刻萦绕在诗人心头,他不可能不愁。诗人借杜诗韩文寻求共鸣,既是对文学的热爱,亦是对现实的无力感投射。读杜、韩,恰也说明诗人与杜、韩灵犀相通。次句“似倩麻姑痒处搔”用典奇幻,诗人从杜诗的沉郁顿挫和韩文的精深博大中汲收了睿智、胆识和力量,这不禁使他忽发奇想,恍若是请古代神话中的麻姑仙女用纤长的指甲搔痒一样,此句将诗人阅读的快感具象化为麻姑解痒,既赞杜韩诗文直击人心,又暗含诗人对精神解脱的渴望。这匪夷所思的妙喻,是诗人兴到之笔,妙在信手拈来,兴味盎然。第三句“天外凤凰谁得髓”以凤凰喻杜韩的文学高度,发问“谁得髓”直指晚唐文坛的平庸,隐含对后继无人的焦虑。末句“无人解合续弦胶”“续弦胶”典出《十洲记》,原指修补断弦的神胶,此处隐喻无人能续杜韩风骨,以冷峻收束,余韵苍凉。

4. 作品点评

《读韩杜集》通过“愁”的意象贯穿始终,既披露了诗人研习杜韩的深刻体悟,又叙写于忧思中品读杜韩作品的酣畅淋漓。诗歌以“愁”情绪开篇,又以“愁”收尾,首末呼应间,“愁”的表现一明一暗,结构错落有序。诗人巧妙化用旧典,营造出含蓄悠长的意境,让读者咀嚼之余回味无穷。诗的后两句,匠心独运地采用设问形式,一问一答,相互呼应,为诗歌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杜牧之晚唐翘楚,名作颇多,而恃才纵笔处亦不少。

清薛雪《一瓢诗话》

# 杜牧有绝句云: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称文为笔,始六朝人。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 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约兼而有之。

唐姚思廉《沈约传》

# 梁简文帝:论文章之弊,亦分诗与笔为言。牧所本也。

南北朝萧纲《与湘东王书》

#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

# 杜牧诗主才,气俊思活。

宋陈应行《吟谱》

# 紫微尝有句“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此正一生所得力处,故其诗文俱带豪健。“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虽隐然自负,未之敢许也。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三、四句叹无人能继起杜、韩后也。

现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又云“任笔沈诗”刘孝绰称弟仪与威云“三笔六诗”。故牧之云:“杜诗韩笔愁来读,似情麻姑痒处抓。”近人兼用之,临川云:“闲中用意归诗笔,静定安身比泰山。”

宋黄彻《䂬溪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杂诗四首》

下一篇:唐·刘长卿《送李使君贬连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