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ǐ
使
dōng
chuān
·
·
liáng
zhōu
mèng

朝代:唐作者:元稹浏览量:1
mèng
jūn
tóng
rào
jiāng
tóu
xiàng
ēn
yuàn
yuàn
yóu
tíng
rén
pái
jīng
shēn
zài
liáng
zhōu
shì
宿
hàn
chuān
驿
mèng
sháo
zhí
jiàn
tiān
bái
tóng
yóu
jiāng
jiān
ēn
zhū
yuàn
shū
rán
ér
chéng
jiē
yóu
shǐ
使
chuán
bào
xiǎo

译文

梦见与李建和白居易一起游览曲江,并到了慈恩寺里的各个僧院。驿站的小吏呼喊着让人安排马匹,忽然惊觉自己竟身在古梁州。这天夜里,我住在汉川的驿站里,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和杓直(李建)、乐天(白居易)一同在曲江游玩,并且还进入了慈恩寺的各个院落,忽然间就醒来了,这时已经骑着驿站的马匹来到了台阶旁,驿站的差役已经在传呼报告天要亮了。

逐句剖析

"梦君同绕曲江头":梦见与李建和白居易一起游览曲江,

# 曲江:即曲江池,长安游览胜地。,同绕:一作兄弟。

"也向慈恩院院游":并到了慈恩寺里的各个僧院。

# 慈恩:即慈恩寺。旧寺在长安东南曲江北,宋时已毁。唐代新科进士题名的大雁塔就在其中。

"亭吏呼人排去马":驿站的小吏呼喊着让人安排马匹,

# 呼人排去马:一作唤人排马去。排去马:安排车马。准备出发。,亭吏:即邮吏,驿站小官。

"忽惊身在古梁州":忽然惊觉自己竟身在古梁州。

# 古梁州:梁州在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已升为兴元府,元稹出使东川日,在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故曰“古梁州”。

"是夜宿汉川驿":这天夜里,我住在汉川的驿站里,

"梦":做了个梦;

"与杓直":梦见自己和杓直(

"李建":李建)

"、":、

"乐天":乐天(

"白居易":白居易)

"同游曲江":一同在曲江游玩,

"兼入慈恩寺诸院":并且还进入了慈恩寺的各个院落,

"倏然而寤":忽然间就醒来了,

"则递乘及阶":这时已经骑着驿站的马匹来到了台阶旁,

"邮使已传呼报晓矣":驿站的差役已经在传呼报告天要亮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使东川·梁州梦》是中唐诗人元稹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中前两句描绘欢乐的梦中同游之境,后两句笔锋一转,展现梦醒后身处异地的怅然。首句开启梦境,描绘与友人同游曲江的画面,流露出对过往共处时光的深切怀念,奠定情感基调。次句延续梦境至慈恩寺,“院院”叠字拓展空间、深化偕游情趣,尽显曾经欢快闲适心境与眷恋。第三句诗境突变,亭吏呼喊打破梦境宁静,从长安慈恩寺切换到梁州驿亭,形成鲜明场景对比。尾句以惊醒后的震惊恍惚,点明身处异乡,强烈反差凸显对友人思念及自身漂泊的孤寂之感。语言简洁,布置精巧,情味悠长,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反差,细腻呈现出真挚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三月,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梓潼查办案件。彼时,白居易身处京城长安,于当月二十一日,与弟弟白行简、好友李杓直一同游览慈恩寺,之后前往李家饮酒。宴饮间,白居易突然停下酒杯,说道:“微之想必已到梁州了。”紧接着,他在墙上题下《同李十一(即李杓直)醉忆元九》一诗:“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对行程的推算极为精准,当日元稹恰好抵达梁州。且元稹在睡梦中,梦到自己与白居易、李杓直、白行简三人共游曲江和慈恩寺,醒来后,他写下了《使东川·梁州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记梦怀友诗。通过描写梦中与友人同游曲江、慈恩寺的欢快情景,以及梦醒后发现自己独在梁州的失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羁旅漂泊的孤寂之感。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诗人实写自己在梦中与友人一起环绕曲江池畔,还一同游览慈恩寺各院。梦境本是虚幻的,诗人却将其当作真实场景来细致描述。通过虚写梦境中的同游之景,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真切地表达出来。现实中与友人分离,只能在梦中相聚,梦境的“虚”与思念之“实”相互映衬,突出了思念的深沉与强烈。

3. 分段赏析

首句“梦君同绕曲江头”,“梦”字奠定全句虚幻基调,诗人开篇便将笔触伸向梦境之中。元稹与白居易情谊深厚,过往同游曲江的经历成为这场梦境的根源。一个“绕”字,细腻描绘出二人在曲江头漫步徘徊的姿态,似在欣赏曲江两岸风光,又似在畅聊心事。此句不仅勾勒出一幅充满温情的同游画面,更于无形中流露出诗人对往昔与友人共处时光的深切怀念,为全诗定下情感基调。次句“也向慈恩院院游”,紧承上句梦境延展。“也向”二字自然承接,将同游场景从曲江过渡到慈恩寺。慈恩寺本就规模宏大,有十三院落。“院院”强调了诗人与友人逐院游览的过程,仿佛能看到他们穿梭于各个院落,时而驻足欣赏院内景致,时而对景吟诗。这一叠字既在空间上拓展了梦境的“景深”,使读者仿若身临其境;又在情感上深化了偕游的情趣,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二人当时欢快、闲适的心境,进一步凸显出诗人对那段美好时光的眷恋。第三句“亭吏呼人排去马”,诗境陡然一转,从美好的梦境坠入现实。“亭吏呼人”打破了之前梦境的宁静,亭吏的吆喝声显得突兀又嘈杂。“排去马”三字,形象地描绘出驿亭中忙碌的场景,也暗示了诗人即将踏上新的行程。这句诗成为梦境与现实的转折点,瞬间将画面从长安的慈恩寺切换到梁州的驿亭,形成鲜明的场景对比,使读者能强烈感受到诗人从梦幻到现实的巨大落差。尾句“忽惊身在古梁州”,“忽惊”二字生动地刻画出诗人从梦境中骤然醒来时的震惊与恍惚状态。“身在古梁州”点明此时诗人所处的现实位置,与前两句梦中在长安的欢乐场景形成强烈反差。这一惊觉,不仅让诗人意识到自己与友人相隔甚远,更凸显出其羁旅漂泊的孤寂之感。此时,诗人在梦中与友人同游的欢快和醒来后独在异乡的落寞交织在一起,进一步强化了全诗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身漂泊境遇的感慨之情。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叙事平实,未见奇崛之笔,可委婉的情致却尽数蕴含在叙事之中,尽显唐诗的“本色”特质。元稹诗中“忽惊身在古梁州”一句,同样将他质朴真纯的性情与含蓄悠长的韵味展露无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布置得法,情味调度,胜白寄作。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

# 元和四年,河南元微之为监察御史,奉使剑外。去逾旬,予与仲兄乐天,陇西李杓直同游曲江。诣慈恩佛舍,遍历僧院,淹留移时。……命酒对酬,甚欢畅。兄停杯久之,曰:“微之当达梁矣。”命题一篇于屋壁。其词曰:“春来无计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实二十一日也。十许日,会梁州使适至,获微之书一函,后寄《纪梦诗》一篇,其同曰:“梦君兄弟曲江头……”日月与游寺题诗日月率同。盖所谓此有所为而彼梦之者矣。

唐白行简《三梦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稹《表夏十首》

下一篇:唐·白居易《咏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