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shān
piān

朝代:唐作者:徐惠浏览量:1
yǎng
yōu
yán
ér
liú
pàn
guì
zhī
níng
xiǎng
jiāng
qiān
líng
quán
wéi
wǎng

译文

仰望着幽深的岩石而眼波流盼,抚摸着桂花的枝条而凝神冥想。等待千年才等到与你相遇,你又为何独自前往。

逐句剖析

"仰幽岩而流盼":仰望着幽深的岩石而眼波流盼,

# 流盼:转动着眼睛看,形容看得入迷。,幽岩:幽静的山谷。《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抚桂枝以凝想":抚摸着桂花的枝条而凝神冥想。

# 凝想:“犹凝思,聚精会神地思考;沉思。,抚:抚弄。

"将千龄兮此遇":等待千年才等到与你相遇,

# 千龄:千年。从屈原之死,到徐惠作《拟小山篇》,时间千有余年,故称。

"荃何为兮独往":你又为何独自前往。

# 往:去了,指屈原悲愤而死。,荃: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亦用以喻国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拟小山篇》是唐代女诗人徐惠创作一首六言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女童诗作。该诗模仿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而作,采用骚体诗形式,巧妙串联幽岩、桂枝、荃草等与屈原相关的意象。诗人凭借丰富想象,借景抒情,真挚表达了对屈原高尚品格的追思与崇敬之情。整首诗构思别出心裁,想象瑰丽奇特,文辞古朴雅致,以含蓄委婉的笔触,展现出封建时代中,才情出众却无法施展抱负的女子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

徐惠(627~650),唐代诗人。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徐惠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唐太宗听说后将她纳为才人。后来,徐惠先后被封为婕妤和充容。其诗文词华绮赡,骈赋典雅可观。徐惠现存的作品共计七篇,分为诗五首,《拟小山篇》《长门怨》《秋风函谷应诏》《赋得北方有佳人》和《进太宗》,文赋两篇《奉和御制小山赋》和《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徐惠八岁那年,父亲徐孝德命她仿照屈原的《离骚》创作骚体诗,徐惠遂作此诗。已知徐惠在永徽元年(650年)离世,年仅二十四岁,由此可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于贞观八年(634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六言诗,也是一首表达思慕之情的诗。描绘了诗人仰观幽岩、抚摸桂枝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遐想的氛围。借“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表达出对难得相遇的贤人的深深思慕,以及对其独自离去的不解与遗憾,体现诗人对理想人物的追求和与之相伴的期盼。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直接抒发诗人感慨如此难得的相遇,贤人却独自离去,直白地表达出内心的不解与遗憾,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3. 分段赏析

徐惠凭借娴熟的技巧,将诗歌意象巧妙串联,使前两句中“流盼”“凝想”的屈原形象,与“千龄此遇”的自我认知相呼应,以最后一句收束全篇。诗中音韵和谐流转,营造出清雅悠远的意境,格调沉稳厚重,借助虚词的巧妙运用,让诗歌节奏张弛有度,将诗人的情感委婉含蓄地抒发出来,细腻展现出封建社会中才女壮志难酬的孤寂心境。全诗采用整齐的六言句式,勾勒出一位超然物外的女子形象。她身处幽静深邃的山谷,或伫立凝望,或抚枝沉思,在漫长的等待中被惆怅萦绕。尽管所盼之人迟迟未至,但她坚信这份孤独坚守意义非凡,期待能谱写一段传奇佳话。一句“荃何为兮独往?”道尽落寞,诗中以“荃”喻指等待之人。在《离骚》里,“荃”常用来指代楚王,徐惠借此模仿屈原口吻,向虚拟的“荃”倾诉衷肠。诗末两句表明,处于成长阶段的徐惠,心中早有一位超脱世俗、不同于常人的理想对象,展现出其独特的精神追求。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洋溢着浪漫婉约的气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与某位杰出人物缔结一段"千古一遇"、足以传为万世佳话的特殊情缘的深切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如《楚辞》断片。仄韵小诗,有散文诗味。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小诗的先声。

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李长路《全唐绝句选释》

# 此篇把景物与人的动作、心态巧妙结合在一起,词句典美,浑然天成。如此佳作出自八龄幼童,真令人惊叹。

北京大学教授杜珣《中国历代妇女文学作品精选》

# 她的《拟小山篇》,便渗透着浪漫而幽婉的风格,显示出她在内心深处,渴望与一个伟大的人物建立起一份“千古一遇”、足以传为万世美谈的旷古奇缘。

西安文理学院副教授黄芸珠《徐惠的诗文创作及其〈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下一篇:唐·冯延巳《抛球乐·酒罢歌余兴未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