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称独立":她向来有独来独往的名声,
"本自号倾城":自认有倾国倾城的容貌。
# 倾城: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号:宣称,宣扬。
"柳叶眉间发":修长的眉毛宛如柳叶,
# 柳叶:柳树的叶子。多用以形容女子细长之眉。
"桃花脸上生":艳丽的面容好似盛开的桃花。
"腕摇金钏响":金钏随着手腕的摇动发出响动,
# 金钏:舞女手臂上的配饰。
"步转玉环鸣":腰间的玉环因为舞步转换而发出鸣声。
"纤腰宜宝袜":彩色的腰带与纤细的腰肢相得益彰,
# 宝袜:即腰彩。古代女子束于腰间的彩带。
"红衫艳织成":红色的衣衫衬着华丽的织成更加鲜艳。
# 织成:名贵的丝织品。
"悬知一顾重":料想到观舞者的知遇之恩有多么重要,
# 一顾:《战国策·燕策二》有经伯乐一顾而马价十倍之说。后以“一顾”喻受人引举称扬或提携知遇。
"别觉舞腰轻":更觉得自己舞动的腰肢分外轻盈。
初唐诗人
徐惠(627~650),唐代诗人。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徐惠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唐太宗听说后将她纳为才人。后来,徐惠先后被封为婕妤和充容。其诗文词华绮赡,骈赋典雅可观。徐惠现存的作品共计七篇,分为诗五首,《拟小山篇》《长门怨》《秋风函谷应诏》《赋得北方有佳人》和《进太宗》,文赋两篇《奉和御制小山赋》和《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咏人诗。诗歌描绘了原诗佳人美丽独立的特质,通过铺陈手法,从多个角度描摹人物,生动鲜活地展现出“佳人”富有动感的形象。
2. 写作手法
化用:开篇“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化用李延年“绝世而独立”,却将重点落于“独立”,赋予新意,既保留经典韵味,又塑造出精神高洁的佳人形象,实现表达上的创新。铺陈:“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从眉、面到肢体动作,再到服饰装扮,多角度铺陈描绘,层层渲染,细腻展现佳人容貌、仪态与服饰之美,使形象鲜活饱满。
3. 分段赏析
开篇“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虽脱胎于李延年“绝世而独立”的表述,却另辟蹊径,着重凸显“独立”特质。尽管仍带有六朝宫体诗的浮艳遗风,但“独立”二字赋予女主人公精神层面的高洁品格,成功塑造出一位才情卓绝、舞姿曼妙且遗世独立、孤芳自赏的佳人形象,使诗歌境界为之一新。诗中中间三句,从多元视角与不同侧面精心刻画佳人之美。她眉眼如柳叶般纤细柔美,面容似桃花般娇俏艳丽;手腕轻摇,金钏叮当作响,移步转身,玉环清音悦耳。身着红艳纱衫,搭配精美腰巾,舞姿轻盈灵动,步态婀娜妩媚。诗人笔下的佳人,宛如唐代彩塑中笑意盈盈的玉女,尽显唐韵风情,与汉时审美风貌截然不同。尾句“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深入展现佳人的心理状态。因受君王赏识看重,故而起舞时更觉身姿轻盈,此句巧妙融入作者个人情感,委婉表达出对君王知遇之恩的深切感激。表面上是描绘他人,实则是身为妃嫔的徐惠借诗抒怀,字里行间透露着自身的性格特点与人生境遇。
4. 作品点评
李延年与徐惠虽同以“北方有佳人”为题作诗,但二者在创作上存在显著差异。李延年原作篇幅简短,以“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观者反应侧面烘托佳人容貌舞姿之美,语言简洁质朴、近似口语,含蓄留白的写法给予读者丰富想象空间;徐惠的《赋得北方有佳人》篇幅稍长,遣词华美流畅,善用藻饰。其诗采用正面铺陈手法,从多个角度细致描摹佳人形象,使人物刻画更为细腻真实,生动鲜活。在后世评价方面,明朝文学评论家钟惺对徐诗褒贬并存,既认为“脸上生”三字用词欠佳,却又称赞“眉间发”雅致,“摇”“转”等字灵动展现佳人风度,“宜”“艳”等字则体现出对佳人的珍视之意。可见徐惠此诗虽承袭六朝雕琢藻饰、浮艳绮丽的创作风格,但已呈现雅正倾向。正如清朝陆昶所评,该诗“风度端雅,善自矜惜”,契合宫妃身份的典雅气质。
# “眉间发”尚雅。“脸上生”则落恶道矣!长孙后诗:“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同一用桃柳,何等情艳,可见诗贵深细。“摇”字,“转”字,妙在有风度。“宜”字,“艳”字,则有衿惜意矣”。
明钟惺《名媛诗归》
上一篇:唐·张九龄《咏燕》
下一篇:唐·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