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爱柏梁台":柏梁台里是曾经的旧爱,
# 柏梁台:汉代台名,《三轴黄图·台榭》:“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北门内,《三轴旧事》云,似香柏为粲也,帝尝置清其上,诏群臣和诗,能七言者,乃得上,”台高二十丈,太初元年(453年)毁坏,后世称七言诗为“柏梁体”。
"新宠昭阳殿":昭阳殿里有新宠的美人。
# 昭阳殿:汉代殿名,汉成帝时造。
"守分辞芳辇":我恪守本分,拒绝登上香车与君王同行,
# 芳辇:香车,指后妃们乘坐的人挽推车,这句引用了班婕妤辞辇的典故。芳:一作方。
"含情泣团扇":我脉脉含泪,吟咏着凄凉的《团扇歌》。
# 团扇:即《团扇歌》,见班婕妤《怨歌行》。
"一朝歌舞荣":载歌载舞的新人一旦得到恩宠,
"夙昔诗书贱":旧人昔日的诗书都变得卑贱。
# 夙昔:往日。
"颓恩诚已矣":往日的恩宠果真已完全断绝,
# 颓恩诚已矣:此句是说旧日的恩情果真是完全断绝了。颓恩:恩情已绝之意。诚:果真。
"覆水难重荐":失宠的旧人正如泼出去的水,再难重获欢心。
# 覆水难重荐:此句是说被遗弃的妇女就象泼出去的水难聚那样难以重荐枕席。覆水:旧称被遗弃的妇女。难重荐:难以重荐枕席。
初唐诗人
徐惠(627~650),唐代诗人。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徐惠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唐太宗听说后将她纳为才人。后来,徐惠先后被封为婕妤和充容。其诗文词华绮赡,骈赋典雅可观。徐惠现存的作品共计七篇,分为诗五首,《拟小山篇》《长门怨》《秋风函谷应诏》《赋得北方有佳人》和《进太宗》,文赋两篇《奉和御制小山赋》和《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闺怨诗。描绘了班婕妤被汉成帝冷落遗弃后的生活场景与内心世界,营造出一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用典:“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多处用典。“守分辞芳辇”用了班婕妤辞辇的典故,班婕妤以贤德著称,汉成帝邀其同辇,她以“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推辞,展现其高尚德行。“含情泣团扇”用班婕妤《怨歌行》中以团扇自比抒发被弃哀怨的典故,借团扇意象表达女主人公被弃后的哀怨。对比:“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通过“旧爱”与“新宠”、“柏梁台”与“昭阳殿”的对比,突出女主人公过去受宠和如今他人得宠的反差,尽显其失宠后的哀怨。“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也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朝”与“夙昔”在时间上对比,“歌舞荣”和“诗书贱”在内容上对比,深刻揭示出因帝王喜好变化,新宠因歌舞得势,而女主人公昔日凭借的诗书才艺被轻视,反映宫廷恩宠无常。对偶:“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中“旧爱”与“新宠”相对,“柏梁台”与“昭阳殿”相对,不仅在词性上对仗工整,而且从意义上鲜明地呈现出昔日受宠与如今新宠的不同场景,凸显出女主人公今昔境遇的巨大落差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短短两句便巧妙运用典故,营造出强烈的对比氛围。“柏梁台”指代汉武帝抛弃陈阿娇之事,暗示诗中女主人公如同陈阿娇般已失旧日恩宠,命运悲惨。“昭阳殿”则是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宫殿,象征着新宠之人的得势。“旧爱”与“新宠”的鲜明对比,如同一把锐利的刀,瞬间切开了宫廷中恩宠更迭的残酷现实,满含着女主人公深深的哀怨。这种对比不仅是空间与人物的对照,更是命运落差的直观呈现,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女主人公从云端跌落谷底的凄凉与无奈,为全诗奠定了哀怨悲愤的基调。“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此句继续巧用典故与意象,深入刻画女主人公的形象与心境。这里运用了班婕妤辞辇的典故,徐惠身为妃嫔,深知当年汉成帝邀班婕妤同坐辇车是何等荣耀,而班婕妤以“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婉拒并劝谏,尽显其德行高洁。然而,如此贤明之人,最终却落得“含情泣团扇”的结局。“团扇”意象源自班婕妤的《怨歌行》,秋风起时,团扇被弃,正如女子容颜老去遭君遗弃。此句将女主人公的贤德与被弃的悲剧命运相结合,展现出她虽恪守本分、德行高尚,却仍无法逃脱被冷落的悲惨结局,令人扼腕叹息,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哀怨情绪,使读者对女主人公的遭遇倍感同情。“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这两句诗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帝王。“一朝”与“夙昔”形成时间上的强烈反差,“歌舞荣”描绘新宠凭借歌舞一朝得势,而曾经女主人公所倚重的诗书才艺,如今却被帝王视为低贱无用之物。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宫廷中恩宠的无常,更反映出帝王喜好对后宫女子命运的左右。徐惠借此大胆地表达了对皇帝重声色、轻才德行为的不满,展现出诗中女性有思想、有主见的一面,突破了传统宫怨诗中女性被动哀怨的形象,使诗歌具有了更强的思想性和批判性,让读者深刻认识到封建宫廷中女性命运的可悲与无奈根源在于帝王的薄情与专制。“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诗的结尾,女主人公表达出一种决绝的态度。“颓恩诚已矣”,明确表明旧日恩情已然消逝,毫无挽回的余地,语气坚定,充满了深深的绝望。“覆水难重荐”则以“覆水难收”这一形象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女主人公对恢复旧情的彻底放弃,体现出她的自尊与傲骨。徐惠通过这两句诗,赋予了诗中女性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思想,她不再是传统宫怨诗中被动望幸、哀怨自怜的柔弱形象,而是敢于直面现实、坚守自我的新女性。这种“决绝”态度,是对封建男权统治下不公平命运的反抗,尽管这种反抗意识还略显模糊,但在以往的宫怨诗中实属罕见,昭示了宫廷题材诗作新变的方向,展现出徐惠不凡的才华与思想深度。
4. 作品点评
从格律层面审视,这首诗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对偶尤为显著。像“旧爱”与“新宠”相对,“柏梁台”和“昭阳殿”相衬,“守分”对“含情”,“芳辇”配“团扇”,“一朝”与“夙昔”对应,“歌舞荣”和“诗书贱”相较,“已矣”对“重荐”等,处处彰显对偶之精巧。同时,全诗声韵协调,和谐流畅。这既展现出徐惠在创作过程中对偶运用与格律化的高度自觉,也充分体现了初唐宫廷诗的典型特色。
# 五六自宠。
明陆时雍《唐诗镜》
# 新旧二字恰是怨根情种。
明赵世杰《历代女子诗集》
# “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岂徒宫闱中,士之变塞者类然也。此语殆参透人情。贤妃诗饶有气骨,殆非上官婉儿可比。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
上一篇:唐·李颀《送陈章甫》
下一篇:唐·罗邺《早发》